因为“腾式效应”,我和3名闺蜜去影院看了他新演的这部电影《独行月球》。
所谓的“腾式效应”,就是沈腾自《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让广大观众认识后,他那独特的搞笑风格、说话方式、肢体动作都掀起了新一波的喜剧色彩,像我一姐妹说的那样:“不知怎地,看到沈腾我就想笑。”
腾式效应也就成了好看的喜剧片的代名词,他的每部电影、有他参加的综艺节目,乃至某些喜剧电影打着他的旗号,至放映结束只看到过他的纸人广告牌,很多人因为喜欢他的搞笑风格也都会去看。
这部新电影刚放映,闺蜜就要在周末定票了,我没多加关注,只听她介绍说是,沈腾马丽再次合作,这回上月球搞笑去了,这片还可能成为像《流浪星球》一样成功的国产科幻片。
如此高评价,让我对它有了很高的期待,试想喜剧演员能去演科幻片,这会是怎样的效果?真的不会笑场吗?也算沈腾和马丽合作的创新吧!
看完后,不好直接评价影片的好坏,只谈谈真实的个人感受:
1、先说说剧情和演员演技。剧情延续了沈腾以往电影中的有些“荒诞”的设定,突破点并不多,说实话,让人是失望了些,比起第一部比较接地气的搞笑片《夏洛特烦恼》还是差了些。
首先,搞笑元素和原来的没有任何差别,其他几部电影至少还有让人记忆犹新的口头禅、标准动作等。演技方面可谓演员们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谐星特色。
这部里面,沈腾令人停留的记忆点,我感觉是和大袋鼠的相爱相杀式的日常互动,甚至那只大袋鼠更能引起大家的喜爱;马丽和其他在地球搞笑的人,除了保留自有的风格,一笑而过便再无波澜。
我看有的网友评论时也有这种感觉,但有的说搞笑最成功的是黄子韬,他不顾形象的饰演过气又秃顶还操着一口乡音的男歌手,这就有些偏颇了,若评论地下城那帮人,那个手受伤绑带绑起来的工人应该会更出彩一些(纯个人感受)。要拿黄子韬比起主角沈腾的搞笑程度,那还是比不上的,腾式效应还是很强的。
然后,剧情的“荒诞”程度,虽然剧情已经上升至宇宙空间,但这种只凸显月球沈腾个人,其余在地球俨然都变成了配角的感觉,实在不得不让人吐槽一把。
沈腾对马丽的深情,在某些地方可能为了搞笑,也略显猥琐了些,后期两人连线的互动到算是正常,但终究是一分钟效应。从剧情片段来看可以说马丽在这部里面被限制了很多搞笑元素地发挥,只能算是地球人们中戏份最终的一名。
大袋鼠的拟人化动作、行为过于夸张,但无声地搞笑反而成为特色。用袋鼠这个动物,这算是剧情中唯一有所突破的亮点。
最后,整片把搞笑情节和元素全部浓缩在了影片上半段,下半段反而有些煽情,让人有种看一部为大爱牺牲的英雄片。当然,并不是说这样的设定很不好,但比起《战狼2》的爱国情节燃起的那火热的心,这样的表现就略显单薄了。
但也不得不说最后的煽情还是会触发人的情绪,电影现场也确实有人哭了。我也挺伤感,不过不是为沈腾为全人类的牺牲,那么伟大而感动,只是觉得一个人非常努力地耗费精力去完成某个目标,中途也放弃过,但凭借一股韧劲坚持了下来,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刻获得成功时,不得不全然放弃所有的一切。这是最值得人悲叹的地方,不是吗?
2、科技元素的运用:它真如介绍般属于《流浪星球》以来,再创新高度的国产科幻片吗?
不可否认的是,它里面是有科技元素的:月球上的大基地、火箭、飞船、空间中转站、小型机器人、太阳能发电动力车等等。
剧情中也含有科技元素:月球建基地目的是防止宇宙中行星“兀”撞击地球。为了突出行星撞击危险,影片先后有了两次撞击,第一次是先撞月球,后击地球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人类移居地下。沈腾开着太阳能发电车在月球上追着太阳跑;沈腾独自打造飞船等等。
这些对于看惯了国外大制作科幻片的我们这些观众而言,科技元素根本不够看,就连《流浪地球》也较之多那么些。称之为新国产科幻大片真的有些牵强,只是故事设定在月球上而已。
3、看完后的一个遐想问题的讨论。
不知道其他观众观影后有没有互相问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像沈腾那样,在月球上不愁吃喝、不缺氧气、没有危险袭击,还有些高科技产品陪着,你会选择留在那还是回到地球?
我和闺蜜就互相询问了下,闺蜜的回答宁我咋舌,她说只要月球上有网就行了,没网那日子也不好过。后面又直接否决了,自己是个没技术没能耐的人,能上月球的机会绝对不会轮到她。
我没接话,只是笑了笑,现代科技带给人喜欢的孤独感,力量也很强啊,怪不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喜欢手机和智能产品,有了它们,生活又无忧无虑,恐怕真有人会选择独行生活。
我打了个寒颤,我可受不了那样的孤独,虽然人生注定要经历种种困难,但在具有人情味的地方生活,那才是人该有的生存环境。
所以此片在笑过后,正能量感还是很足的,比起其他空洞、无内涵的国产片已经耐看许多。
重要的一点是:我喜欢腾式效应......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