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假,一早起来,就到小区门口的理发店理发,我叮了一句:剪短点剪短点。没回音,只听“咚”一声门已关上,只一个无趣,无语。
话说这家理发店已在小区开了一、二十年,家庭式的,就两口子打理。男老板负责剪,技艺高超,深得儿子欣赏,称其为专门发型师。
想当初儿子年龄尚幼,一切由母亲大人我作主,怎么短怎么来,怎么好打理怎么来,于是,持续了好多年板寸。以至于儿子高中后,对我颇有微词:发型一直如此之土气。呵呵,一切尽在掌握。
然而,不知不觉中,儿子自我意识开始爆棚,每次剪头发回来,我心情复杂盯着他的脑袋,刘海没变,鬓角依旧。多次提醒,后改变用词将“剪短”改为“剪精神点”,苦口婆心劝“至少管的时间长点”噻,进而以学校仪表检查过不了关相威胁,无效,无果。
就这样,你来我往,我契而不舍,他渐进式抵抗;我喋喋不休,他用事实说话。后来我明白了,是儿子长大了,他在试着表达自己,慢慢走向独立。而我是如此的不舍,下意识想掌握控制,以母爱的名义。
我又陆续介绍了几个挑剔的年轻人来,无一例外的,都成了忠实粉丝。我暗想,不是剪得好这么简单吧。原来,他很会和年轻人聊天,他会把发型和交女朋友联系起来;喜欢什么样的女孩会告诉他;他会鼓励高考生,考上600分免费剪烫头发;支持并帮助实现年轻人对发型的期待和挑战;看到抽烟的学生也会吼两句。以至于很多考上大学和搬离小区的人还是会回来找他理发。我想,是怀念那种熟悉而亲切的氛围吧,可以聊聊天,可以开开玩笑,可以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的变与不变。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纷纷扰扰,兜兜转转,总有那么一些人,就在人间烟火处,就在生活的周遭,就在或近或远之处,与我们有了连结,是如此的温暖而亲切。甚至,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