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积极心理学奖项的学者。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和平与幸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关注道德、权力,以及爱、同情和感激等社会情感。他曾获西部心理学会的杰出研究贡献奖、文学与科学杰出教学奖等奖项,并获评“改变世界的50位远见者”
迈克尔·刘易斯、丹尼尔·戈尔曼等倾力推荐;美国社会心理学超级学者20多年研究成果;“20条权力准则”帮助你定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等级;想要了解如何在集体中获得权力并得到尊重,《权力的悖论》必读!
本书从一个案例说起,社会心理学家请来一群收入水平不同的人,让他们在电脑上掷骰子,每人5次,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2点,那么就可以获得50美元。但是实际上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者只能小于或者等于12点。由此来判断那些参与者或说谎来得到这50美元。结果显示,收入更高的一些人说谎的比例更高。是什么对他们是否说谎起了作用了,按理收入更高的人,他们对于50美元更不在乎。
第一:权力的悖论
权力的悖论,就是一个人掌权之后,由于很容易受到权力的诱惑,开始滥用权力,进入权力的悖论,最终失去权力的这一过程。拥有权力的感觉会削弱人们的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并且会削弱道德感。在现代社会,只有具有同理心、愿意真诚地沟通,并且能够为集体带来利益,才能获得权利。要想长期保证权力,就要持续理解、奉献、感恩、真诚交流,并时刻警惕权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拥有权力的感觉就像分泌多巴胺过剩。令掌权者总是处于一种自嗨的状态,最后近乎癫狂。历史上由于滥用权力而失去权力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商纣王,隋炀帝和宋徽宗等。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
第二:权力:是指改变他人的状态,对周围事物和关系造成影响的一种能力。
不同时代,对权力的解读也有所不同。在以前,权力通常指地位、财富和声望,这些。这是传统的权力观念,更那个时代更加暴力,犯罪率更高、滥用权力现象更为普遍和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关系。
然而,如今,社会阶层的分工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人人平等的概念更加普遍,因此对权力的概念也有所不同。它指的更多是改变他人状态,对周围事物关系造成影响的一种能力,也就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影响力。
因此,其实每个人在平常的生活都会不可避免地参与权力的争夺。
第三:拥有权力的感觉会削弱人们的同理心和道德感。
案例分析,测试人的同理心强弱的典型实验之一,就是通过观察一组人只露出眼睛的照片来判断识别表情。一般的正确率在70%左右,而后实验者请来两组人,一组是回想自己掌权的时候的经历,另外一组是会议被别人影响的经历。结果发现,前一组在识别表情的测试中正确率更低,说明他们的同理心更弱。
另外,依旧对两组人回想不同的经历进行了实验,分别让他们在自己的脑门上写一个让对面的人看得出的字母E,也就是反着写E,结果显示,第一组能成功写出的成功率也更低,而另外一组高出了两倍之多。说明受影响的一组更能站到别人的角度思考和观察问题。
拥有权力的感觉会削弱人的道德感,拥有权力的人更容易闯红灯,更容易体现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感对那些拥有权力的人身上的约束力更弱。
第四:在现代社会中,怎样才能获得权力呢?
本书作者在大学生中对学生做了调查,谁能更容易在社交和人际交往过程中获得权力,结果显示拥有外向的、亲和力强的、有责任心的、情绪稳定的、或者开放的性格的人更容易获取他人的认可,也就是他们的影响力更大。
在现代社会,权力往往是别人赋予的,而非自己截取的。当一个人能为一个集体谋取更多的福利、能让一个集体保持稳定并得到发展,那么其他成员都愿意赋予这个权力给这个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为集体带来好处、带来发展,不仅大家对你的评价更好,对你的信任程度更高,还会希望你来带领他们。
因此,当我们有很强的同理心、又很会为他人着想,并且足够外向很有强的沟通能力的时候,别人会赋予我们的权力。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能为这个集体带来利益或者发展。那么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第五:如何对抗权力的悖论,在获取权力以后,长期保持权力而不失去。
本书作者明确提出,这是对抗权力悖论的关键一步。他的答案是:
持续关注他人的需求;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考虑他人的利益;同时真诚地和他人沟通交流。
然而,拥有权力的状态,会容易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冲动且难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我们的同理心会被消磨,道德感对我们的约束力变弱,从而踏入失权的道路。
因此,在我们有较强的同理心、更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愿意跟别人真诚交流的时候,还要时刻留意权力对我们的同理心和道德感的侵蚀。让权力长期保持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