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西南部莱因省的一个小城特里尔的一个犹太家庭。(共青团的建团日就是1922年5月5日!)
马克思的父亲叫亨利希·马克思,是一名律师,深受当地居民尊敬。母亲罕利达·马克思,一共生了4子5女。马克思排行老三,却是家里的长子,从小聪明,因而深得父母的宠爱。父亲希望卡尔长大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律师、法官、大法学家。
1830年,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学习。1835年9月,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马克思写出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当作毕业论文。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其中的名段吧: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就显现出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为他后来将自己的生死疾病置之度外,持续地关注工人的解放运动埋下了伏笔。
中学毕业后,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一年级学生马克思,回特利尔向自己热恋的姑娘求婚。燕妮就和18岁的马克思约定了终身。由于两人出身的差距,他们的爱情并不被看好,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斗争,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被外力动摇。 从他们私自约定终身到结合,燕妮等待了漫长的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除了曾与未婚夫马克思有过少数的几次相聚之外,就只能从远处用自己的思念和书信陪伴他了。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亡的征途,开始了他们一生的携手相伴之旅。
马克思的一生在精神上是极其富有的,但是在物质上却是极其贫困的。他一生没有固定的工作,所写的东西因为不为当局所容,很难发表,发表了也少有稿费。尤其是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除了两年多的时间里经济状况较好,其余的时间里都很贫穷。他有3个孩子在贫困中死去。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接济,马克思一家的生活很难想象是个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困境中,马克思却作为主角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特别是政治经济巨著《资本论》;获得了两大发现,一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中外许多对学者对马克思的理解不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对他个人褒贬不一。我没有学者那种思考的深度,所以我只想从人的角度来认识马克思。一直以来他都好像一个概念围绕着我,我好像每天都在学习和谈论他,但我并不了解他遭受病痛折磨依然坚持以理论为武器支持解放运动时的心境,不清楚他在写我今天学习的著作时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我学习着他的理论,感慨着他思想的深刻,在不知不觉中神化了他的形象。通过这篇介绍,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认识到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明白他的理论不是理所当然的产生的,是一个人经历了激烈而复杂的思想斗争才产生的科学理论!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瑶笔即来>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