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爷爷爱读书看报,每天的晚饭跟新闻联播一起吃。他喜欢看历史剧和读历史书,退休了在家,花了好几年去写我们那里的公安志。我和爸妈有一次去皇城相府,我被导游解说的历史搞得云里雾里,深觉无趣,回家之后爷爷却问我,怎么不帮他带本那里的宣传册。
旅行的意义对我爷爷来说,就是追忆大中华几千年的风云跌宕。
我姥爷是传说中的神童,过目不忘14岁上大学的那种(只恨自己没有遗传到)。他一辈子读过无数本书,家里堆满了一整套一整套的国内外名著。直到现在,不管去哪里,还都是姥姥拉着我们话家常,而他在旁边低头静静的捧一本书。我跟他说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他都能对答如流,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比我的亲眼所见还要全面和深刻。
旅行的意义对我姥爷来说,就是一书在手,不出门而行万里路。
我爹妈也爱旅游,我爹是传统的景点派,地方的景点都要去,去过的地方不再去;我妈喜欢自然风光和小清新,遗传给我最多的特质就是买买买和拍拍拍,她去哪里都爱拍照,跟什么都爱合照。
旅行的意义对我爹妈来说,就是我要去逛景点,你却要我给你和这朵花拍张照。
我表妹和我一样就爱吃东西,去哪儿都想着有什么好吃。我们曾经一个周末做高铁奔到武汉,除了黄鹤楼还去过哪儿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我们住在小吃街的边上,几乎一刻不停的吃了两天。
旅行的意义对我表妹来说,就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我表弟喜欢有机会就在路上,他在北京上学,几年过去了几乎跑遍皇城的每个角落;他一个人去背包旅行,住在青年旅社,听回来一箩筐让我们羡慕的故事。我看着他跟大人们讲述遇到的人和事,就仿佛看到了前几年青涩又执着的自己。
旅行的意义对我表弟来说,就是把在路上当成生活的一种形式,去到哪里都要聆听和分享故事。
2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家管“旅行”还叫“旅游”,自驾游还不怎么流行,基本都是跟团。有一年暑假我跟家里去陕西西安旅游,在车上昏睡了一天才开过去,兵马俑,华清池,羊肉泡馍,该去的都去了,跟着导游后头半懂半不懂的听古都千百年的故事。现在记得最清楚的竟然是华清池的那位导游姐姐,她穿着唐朝Cosplay的服装,挽着发髻化着妆,当时土渣渣的我,觉得这姐姐怎么就那么美啊。
初中毕业去香港,跟的是那种团费几百的购物团,每天都在各种景点和奇奇怪怪的地下购物场所中间穿梭。有一天的自由时间我和妈妈去了迪士尼,从动画片里蹦出来的世界让我眼花缭乱,排队排的快要中暑,那时的我觉得,室内过山车真好玩儿呀。
后来上了大学(国内的高中没有人生……)去英国暑期交换,住在当地一位老太太的家里,每天跟她遛狗聊天看电视剧。学校组织去牛津,一起看了拍哈利波特的那个大厅,之后就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别的人都去参观巨大的校园和古朴的建筑,我和我的朋友哪儿都没去,扎进一家衣服店,竟然就逛到了集合时间。后来回想起来,简直可歌可泣。一起出国的那么十几个人什么都不懂,随便订了个lodge,一个周末就勇敢的冲到伦敦历险。同行的一个朋友头埋在好大一张伦敦景点交通线路图里,带我们在眩晕的地铁里四处游走。电影里面的大本钟和parliament house在现实世界中也那么有范儿,当走到221B Baker Street的时候,我一颗福尔摩斯脑残粉的心,激动的几乎无处安放。
大三去澳洲国立交换一年,那时年轻气盛间歇性狂躁,趁着一时冲动四处闯荡。去大堡礁学深潜的时候,住12澳币一张床的青年旅社,床垫比国内的褥子还薄,有时候半夜去卫生间,还有一群人堵在门口喝酒聊天。一起学潜水的五个人就我最弱鸡,测试水性的时候要要求头在水面上五分钟,人家几位都在深水区踩水,就我得教练现教怎么仰飘在水面挺尸。快回国之前自己不怕死的去北边流浪,提着巨重的行李大包,一个人坐火车赶汽车,只为了看看布里斯班的艺术区,澳洲最东边的灯塔,还有再去吃一次悉尼那家超好吃的韩国火锅。那时真是啥也不懂所以胆大啊,半夜一个人顺着黄金海岸走回青旅,高跟鞋拿在手里,踩着细软白净的沙子,四公里的海岸线,我连着走了两个明月。
研究生到了美国,不再住青年旅社,也不再执着于去看所有的“景点”。目的单纯的踏遍大江南北,几乎只为吃喝玩乐。去阿拉斯加的时候赶上几十年一遇的极光大爆发,我和一个姑娘困的要死却被朋友硬拖着半夜出门,来不及去极光观测点,就那么随便往路边的空地一扎,抱着暖水瓶坐在车顶,哆哆嗦嗦的看欧若拉的裙摆飞舞跳跃,被震撼到忘记言语;抱着膜拜《欲望都市》的心情去了纽约市,结果发现一个城市竟然可以丑陋和脏乱到如此地步,但是一到饭点,却又被这里几步一家的美食收服;去波多黎各看荧光湖,划小艇累到想哭,浮潜晒到除了救生衣包裹住的地方都脱一层皮,可是看到像《阿凡达》里的外星世界一样奇妙的荧光湖,和清澈水底海龟懒洋洋进食和呼吸的样子,就又忘了身体有多累多疼;和男朋友驾车去西部旅行,我一路不负责任的狂睡,而他任劳任怨的开车;一号公路海边的风景比现象中还壮丽磅礴,点缀其间的小镇风光各异,让我们一再流连。
在澳洲的一次独行之后,我知道我不那么喜欢一个人旅行。庆幸自己一路都有好友或家人的陪伴,在路上的欢声笑语和吵吵闹闹,疯狂购物或追寻美食,你们的笑容,比坎昆的海洋还要清澈,比巴塞罗那的日光还要灿烂。
去过很多地方,才发现想去的地方更多。我从小超爱看动物世界,所以我想去非洲草原看角马的大迁徙;去过欧洲四国,发现其他的国家更吸引我;亚洲都没有好好逛过,我想去日本看樱花柯南熊本熊,想去东南亚吃海鲜,甚至想去印度穿沙丽,即使那里人比中国挤,天比中国热……
旅行对我的意义,可能就是为了满足无限的好奇心。
那些书里的、电影里的、别人故事里的地方,我都想去看看;
那么多人,那么多地方的一万种人生,我都想去经历和体会。
3
有的人远行, 是为了用眼睛和相机记录下遥远的美丽;有的人远行,是为了看看景点图个热闹;有的人远行,是为了从小坚持的某个梦想,或喜欢的某个国度;有的人远行,是为了陪伴父母、爱人或朋友;有的人远行,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无边的枯燥和压抑;有的人远行,可能是为了朋友圈和微博的那个定位,还有可以秀半年的照片……
所以说,“旅行的意义”这件事儿,其实最私人。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解读,没有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什么样的人就对应了什么样的旅行,它本身并没有独特的意义,也基本不会像传说中那样带来“内心的激荡”,“灵魂的洗礼”。
说到底,我们都是在无数种人生中,选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然后在时间的漫漫长河里,寻找着那些让我们心动的时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