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既实现了自己孝顺的愿望,又让老人感觉舒心舒适呢?
有时候,人们内心的孝顺会被自己的见解、认知所误导,看似孝顺的举动不一定带来满意的孝顺结果。
所以,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还需注意以下这三点:
01
在父母健康的时候,不要剥夺了父母动手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孝顺之中的“顺”特别重要。无论你多么孝,如果不顺着老人,老人也不会欢喜,也体会不到你的孝顺。
我有一位同学,兄妹四人,个个表现优异,纷纷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远离家乡,分配在同一城市工作。
生活条件好了,他们没有忘记身在农村的父母,于是商定把父母接出来享福。然而几次做工作,父母都未答应:一是怕连累他们,二是怕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可是,拗不过四兄妹真心实意的孝心,两位老人感动地妥协了,收拾好行李,搬出来在四个孩子家轮流居住。
生活环境变了,动手机会少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什么都不再用老人操心。勤劳惯了的两位老人无事可干,房子虽好却较小,街上人多车多不愿出门,心情压抑,感觉多余。
四兄妹家还未轮完一圈,老太太得了抑郁症,总觉得自己给孩子们添麻烦了。虽四处求医,效果并不见好,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昏迷,打120住院急救,原来是吃了过量的安眠药。四兄妹吓坏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四兄妹将父母送回了老家,约定每家每月拿出500元生活费,以保障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每月都要至少有一人回老家一次。
非常神奇的是,半年后,老太太的抑郁康复了。回到了熟悉的环境,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串个门赶个集,想吃什么做什么,心情好了,焦虑没了,硬朗的身体又健康如常了。
有时候,自己认为孝顺的举动只是自己想象的模式,父母是否真正需要,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尤其在父母身体健康的时候,不要剥夺了父母动手的机会,降低其自身的价值。
02
注重心灵沟通,莫武断行孝
孝顺,需要心灵沟通,如果不能交心,即使满腔热忱,也无法达成意愿。
小时候,常常看到邻居王阿姨对老奶奶大声乞求,“娘,你就把这碗饭吃了吧!”老奶奶颤巍巍地说,“我吃饱了,吃不下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饱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王阿姨觉得能让苦命的母亲多吃一碗饭,就是一件非常孝顺的事。
却没有考虑到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武断地一厢情愿,让老人感到心凉,一点都不高兴。
心平气和地交流,平等地对待老人,让老人舒心,是孝敬老人的基本条件。在了解老人需求的情况下,用真心爱心平常心对待老人,满足老人的心愿,孝顺的意义才能够真正显现。
如今,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想象着做某某事情就是孝顺,但是,父辈们却并不认可,事与愿违,心中不爽。
良好的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除了满足物质需要之外,精神层面的交流确实不容忽视。
顺着老人,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换一种尽孝方式,让老人开心高兴,效果更好。
03
晚辈帮助长辈,不断进步成长
父母教育子女,理所当然,而子女帮助父母,常被忽略。
由于代沟的存在,长辈们生长的年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所以有许多思维方式和新生事物需要年轻一辈加以引导和帮助,与时俱进,共同成长,方能皆大欢喜。
在网络时代,如果不能使用智能手机,不会用微信,那就缺少了很多乐趣,孝顺长辈的一种方式,就是教会他们使用电子设备,微信沟通,发红包,抢红包,看头条,欣赏公众号……哪怕一个“查看原图”都能让父辈心生欢喜,大开眼界。
所以,对于爱学习的长辈,年轻一辈不要只顾自己娱乐进步享受,抽一点时间帮助长辈,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操作,让他们感受到接受新事物的开心快乐和满足感。
不嫌麻烦,不嫌长辈笨手笨脚,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施教,是新时代的一种孝顺方式。
能够教会父母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给父母多买几身衣服,多送几份美食,多付一些养老费,同样实用与孝顺。
新的时代,新的气象,新的思维,愿我们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孝顺长辈,快乐自己,尽人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