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月亮与六便士》
今年5月,我从公司某区调任总部,与我一共工作一年的同事们道了别。
而6月初,一位曾经同部门的同事辞职了。
那是她待在这里一年后,时隔已久的发声
她说,她该走了
随后的两个月里,部门的其他同事,也一一传来离职的消息。
在疫情尚未来临前的半年多前,我也是那群初入职场的朝气青年。
可不到3个月,四五十位入职的大学生,陆陆续续的离开,剩下双手便可数清的人数。
我很不解,疫情带给我们是就业的压力,为何离职的人变多了。
平日和同事们关系不错,每当有同事离职,我们几个小伙伴到饭店坐坐,吐吐槽。
由于好奇,和离职的同事们借着这个问题聊了很久。
在询问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时,我得到异常雷同的答案。
原因大多出奇的一致,“工资少”、“对待员工不重视”,好似和某人的话有些类似。
马云曾提及这个问题时说,一个是薪资没给到位,另一个是受委屈。
简简单单的“受委屈”隐藏了太多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愿景。
就在上周,有一个同事离职
我打电话与他聊起近期的情况
他只是傻傻笑了声,可我明白一定很累。
此苦本苦,却不及他的累
同事是在厂区长期跟进项目,长期接触化工方面的药剂和厂区的仪器,对身体不太健康。
还没调任时,下班我们会一起回公寓,一起吃饭,相互调侃。
其实在年前,他的同班同学从这里离职时,他已经有离职的打算。
那会我调侃他,我等你们离职了我也走。
但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同事离职,他的工作重要程度加剧,影响了他的离职。
某天,我们俩碰巧都加班,下班后一起去吃饭,他和我说,太累了,就算涨工资调总部也要离职。
这句话对于厂区一线员工来说是多么的奢侈,可是用精力换来薪资,再用薪资去换我们的健康,却是太不划算了。
而在他走前的一个月,同他寝室的一个同事也选择离职,每天在微信运动的步数是正常步行的8-10倍。
回到公寓腿脚酸痛,第二天依旧起来重复昨天的工作。
“我不愿意每天把时间花在磨损脚上了”他说道“工资不高,也没给大饼画画,辞职算了”
最终,他自学软件,去了杭州工作。
除了投简历,还有别的方法吗?摆地摊?还是做主播?还是创业?
失去早九晚五的工作就意味着生活变得自由,却没有了固定收入;
安稳的生活与我们无关,危险和冒险甚至是尝试伴随我们。
可是,即便早九晚五,谁能知道自己所在的工作有没有被“安排”的危险呢?
处在危机的我们,更能理性的看出如何利用危机迎来时机。
有人等待的就是这个机遇,有人愿意将自己安排在稳定的工作里,有些却喜欢充满未知的环境,甚至还有人做起副业……
投资的人常说的一个词“试错”,趁着年轻,还有试错的成本,能知道自己做什么,想做什么。
如果这份工作觉得足够好,安心留下创造更好的价值;
如果不安现状或抱怨现状,不妨给自己机会,努力一下。
窗户有时比门来的更好,危机有时也不一定是坏事。
前几周发小赶上公考,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复习
在昂贵的物价、买不起的房子、生活充满压力的城市面前,他选择给家人一份保障,安稳在城市里有个家,用余力赚点外快。
伴随着自考,另一个已离职的同事也在忙碌复习,不甘于工艺师、专业又不对口的她选择自考专业,冲击喜欢的工作……
身边太多的人在为自己的目标暗暗努力,他们的选择并非适合各位,只是他们在走自己想走的路。
那些路,少有人愿意走;那些墙,时间一过再也没有精力去翻...
趁自己还年轻,给自己找更多的可能性,也因为自己还年轻,为尝试而离开,为自己的终将的目的而奋斗。
祝你,踏上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