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的大门敞开,传统媒体所面对的冲击如同一场巨大的海啸,远看只是天边的浪潮但来临时就不可阻挡呼啸而过。很多人庆幸又兴奋,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下实现言论自由。似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真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看起来自己与传统媒体,明星只差一步之遥,人人可以经营自媒体,各类成功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大V、知乎大神等等成了无数大众新的追崇向往和模仿的对象。
动辄几千,几万的点赞,几十万点击率和转发量让普通民众惊叹。近年来大众网红的崛起更让无数网民蠢蠢欲动。仔细想想,虽说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就在于自己的声音能被多少人听见,一步之遥实则是横在民众面前的鸿沟。
观察传播的实质,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然而不同人之间影响的差异是巨大的。
网络只是降低了部分信息的发行成本,并没有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看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实不然。大部分的网民其信息的传播大部分是停留在群体传播之中,包括朋友圈,社交圈,阶层圈等等。难以跨入真正的人际传播之中。高效和集中的传播还是停留在传统媒体以及少量互联网媒体手中。自媒体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原因之一就在于自媒体大多难以引导舆论导向,且自媒体没有传统媒体那样的盈利模式。但要达到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所花费的资源也是比普通民众想象中要大的多的。无论是隐性资源还是显性资源。许多在线市场和信息服务业同样有着高昂的固定成本和低廉的边际成本。资本密集型的市场相比低廉发行成本拥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和流量引导优势。从而出现了所谓的赢家通吃的模式。
网络的信息量巨大,而每天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源其实还是在特定范围中且有限的。换个视角其实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谁发布了什么”,而是“什么被人阅读了”。再来看公众的发声,网红这一人群的出现就是赢家通吃的典型。我们无法清晰的解释坐拥大量受众的网红与受众寥寥的几千万自媒体之间的差距。更多的话语权其实还是流向了名嘴、教育领先、中上层社会以及所有由于思维敏捷和表达流利而能使他人信服其高超议事能力的那些人。而且就是他们还保持了相当的用户粘性。运用各种手段表达技巧使人们觉得其表达了公众的绝大多数意见,并能引起公众的共鸣。但这却是不符合实际的。他们更像一张过滤网,过滤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更多的时候,公众的自媒体是起到了对传统媒体的补充作用,根本上是难以突破一些限制条件和信息过滤的。
用微信公众号举例,信息的限制来自于发布前的过滤以及发布后的监督和投诉。很大一部分冒着风险的有益信息就是如此淹没在了茫茫数据中。
而互联网的另一大长处就在于能将大量的、松散的、时间空间分散的群体聚集起来去追求和完成一个共同目标。帝吧就是这类平台的典型,简书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帝吧中少有能每日获得几十万点击的个人媒体,但是却能组织起来制造远征facebook这样的事件。这是令人惊叹的发声。仅从民众发声来说,这种效果也是传统媒体或者说传播链顶端的那些望尘莫及的。
零散的个人发生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或特定人群中,通过人群的放大最终成为一个能在舆论的山峰喊出让多数人听到的声音。这样的尝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大环境的限制,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