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人生三种境界。从他的观点出发,人生的修炼不过是一次次别离,从而使自我的内心向着坚强的方向发展,是一次由众到寡的历程;而在我看来,乐的三种境界恰恰相反,是一次从独乐到众乐历程。
乐的第一种境界叫做“自得其乐”。孔子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便是对这般境界最好的阐述。独自一人便能从山水中,从万千自然美景中寻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与愉悦感。便说明了此人已有了发现世间之美,并自得其乐的能力。借用罗素的话来说就是“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此乃第一番境界,但还是要经一番修炼才能够达到。
若是经过修炼,这到如孔子所言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便可进入第二种境界。
乐的第二种境界叫“知足常乐”。拥有了“自得其乐”这种独乐,才拥有了心灵上的自由,而第二种境界赐予你的,是心中对自由度的量的标尺。中华文化向来即是中庸文化的拥护者,凡事皆有度,世界万物皆处于这种动态平衡中,若是破坏这种平衡,世人就会陷入苦痛之中。“乐极生悲”便是其最好的印证。所以,“知足”才能对心中的自由有着很好的掌控,不至于过了度,如此下来,才能“常乐”。
此番境界,介于独乐与众乐之间,有天资之人,静心修炼,或能达成。
而乐的最高至境,乃助人为乐。中华文化,寻求的从来都是一种动态平衡。而在外界将乐输入于你心时,还要适时输出,才能达到乐的极致。而纵观古之凡成大事者,心中无不有这样一种非凡气度。仲尼游历六国门下弟子三千,他助世人打开知识之路,而乐在其中,方成圣人;特雷莎修女,加尔各答的贫穷角落,总是会出现她助人身影,六十年如一日,如不是以助人为乐为乐,何人能有如此毅力与决心?而心中以助人为乐,心中之乐才能恒定,由此以来,才能使心中自由与快乐永远持续下去。
由独乐到众乐,由自得其乐到助人为乐,心中那份快乐,才能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