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两句话,戳着我“背脊骨”了:
“天天发朋友圈的人内心都不太成熟……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
看来,我不成熟,更谈不上优秀。
因为我开心的时候想分享,郁闷的时候想诉说,累的时候想吼累,痛的时候想喊痛,简直就是一言不合就想发个朋友圈。
一直觉得,从不发朋友圈的人,真的很牛!因为不需要从外界获取安全感啊存在感啊各种感,TA们是怎么获得这项高级的生存技能的?
我有一同学,很少发朋友圈,有时都忘了他还在我的朋友圈存在着,直到有天从一个省级官方公众号里看见他的名字,没想到,这家伙,悄无声息的就拿下了一个省级优秀的荣誉,随后各处做事迹宣讲。前段时间,我让他将他的事迹材料发过来我学习学习,他幽默的说:你想看哪个级别的?“当然是最高级别的!”,我答到。这才知道,这哪里是悄无声息,分明是厚积薄发。在这之前一步一步的攀登,只是没有通过朋友圈去知晓,因为他从来没有晒过自己那一张张很牛的证书是怎么来的。
或许,当你在用心专注的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真的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思在朋友圈刷什么存在感的。
他们都不急于向世界兜售自己。的确,这个同学,不发朋友圈,他很优秀。
还有一位朋友,开着一家小花店。她的生活也像花儿一样灿烂。从她的朋友圈,能看出,她特别热爱生活,她喜欢烹饪,经常研究新式菜品和点心晒晒,看着都是一种享受。她喜欢思考,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喜欢插花,每次晒出来的作品都像是艺术品……她偶尔写鸡汤,时而打鸡血,还会丟点鸡骨头出来,让人感觉,这人很真实。
她的朋友圈活色声香,私底下,她的生活也确实如此,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只是朋友圈世界的精彩。
我们是因为都对文字有点小兴趣而聊到一起的,或许更多的时候,是我在向她请教,因为她在青年文摘发表过好几篇文章……
她说碎片化的记录,对喜欢文字的人来说很有必要。
她从不囚困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有机会便会探一探头去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和多元化的精彩。
是的,这个朋友,她发朋友圈,她同样也很优秀。
由此看来,发不发朋友圈,跟优不优秀没有多大关系。
只是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一朵玫瑰放花瓶里,有人心里默认它的美,觉得没必表达。有人要出口赞赏一下它的美,自然而然的表达。有人要用手触碰一下,再拿到鼻尖闻一闻,要用行动来表达。没必要刻意去纠结哪一种方式是对或错!
如果一个人心中老是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再去刻意地发朋友圈或不发,这或许都不是一个心思豁达的人所该做的事情。
就像我!
我最近很久没有更新朋友圈了。
一开始是刻意而为之,因为自己想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爱发朋友圈,是不是真的就不太成熟。然后刻意收敛了一下自己的风格,开始不太习惯,像从围城里跳出来,又还有点留恋围城里的风景。在发与不发之间进行着自我拉扯。
后来,参加了汤小小老师晚九点的培训,要求每天必须写一篇文章,一周交不了三篇,会被罚红包,会被踢出群,因为积累的东西不多,素材偏少,写的相当不顺利,压力很大,白天基本没有时间写,晚上要等女儿睡了才能好好写,除了上班,就是码字!的确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发朋友圈,渐渐地,那段时间也还就真不想发朋友圈了。
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改变,都是因为有些过程要去经历,要去沉淀,才能自然而然的发生,才能水到渠成的的到达。
村上春树说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而我的体验告诉我,我还暂时达不到不动声色的境界。我还是个生活型的人,偶尔还是会让自己的小情绪在朋友圈肆意的旅行。
刻意去演绎自己并不擅长的人生。那就是:装!深!沉!
朋友圈就像是展览馆,各人一个摊儿,摊主摆这些东西出来给大家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逛的时候,喜欢的就多看看,跟摊主交流交流。不喜欢的瞄一眼走开便好。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他人的用意,就是多余!
所以,无论发不发朋友圈,都没有好坏对错优劣之分,因为朋友圈的世界,就是这样,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看到的就会是什么!
依我目前的真实状态,我还是继续发我的朋友圈吧,趁wifi覆盖,趁手机不赖,趁打字还快,趁心思还在……
好久不见了,朋友圈,那就见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