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我们在时代的围城里过着平庸无奇的生活,我们在平庸无奇的生活中苦苦挣扎,囿于自己的身份,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庸。原来我们都需要拼尽全力才能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题记
《围城》的人物处在时间的洪流里,在大浪淘沙中盘亘交错。方鸿渐、鲍小姐、苏文纨、赵辛楣、孙小姐……这些人生活在两条大河滔滔的交汇处,他们构成了别人的生活,别人也成就了自己的生活。他们是战火下平凡生活的缩影。像方老爷子、周氏一家等保有原有封建传统思想的人,他们渴望接触新时代的气息,所以他们虽然保留包办婚姻的做法,但是又把方鸿渐送出国去。像方鸿渐弟媳这些人,他们借着战火的混乱,冲散了故人的揭穿,和孙小姐比较嫁妆的丰薄,吹嘘自己的过去。这些国难中典型的人在混沌中横冲直撞,他们秉持着人一贯以来的虚荣、自私、趋利避害,让我们看到了人们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然而也让我们看到超越时代的自己的影子。
“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对方鸿渐来说,他可谓是风流倜傥,四处留情,他在婚前为了爱情几乎奋不顾身,他也曾一度想要向唐小姐请教这余生。方鸿渐在孙小姐的接近赤裸裸的追求下,或者是在流言蜚语和道德的胁迫下,堂而皇之的接受了与孙小姐的婚姻。孙小姐在婚后极其没有安全感的控制让方鸿渐为难。他们两个说的上幸福吗,我想,方鸿渐的反抗与懦弱也让孙小姐苦不堪言,以至于孙柔嘉几次三番的找自己的姑妈诉说。他们在婚姻的围城外高举白头偕老的旗帜,又在婚姻厚重的围墙内彼此叫嚣爱情的假象。可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它的美好,争先恐后的撞向爱情的坟墓。这种奇怪的景象就像人们爱吃苦苦的黑巧克力混着带点甜的味道,仿佛甜中带苦比苦中带甜更加如鲠在喉。
围城是人们的一种身份。方老先生在方鸿渐回国之前就把方鸿渐在国外取得的“成就”大肆宣扬;韩学愈的“克莱登大学是所著名的大学”和方鸿渐的 “校友”关系……之所以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学历有着这么高的讲究,是因为学历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城里的人用学历为自己造就光鲜亮丽的围墙,所以曹元朗就可以说国内诗都算不得什么诗,连苏东坡都不算什么诗人。人们用财富、学识、权利去为自己建筑一座围墙,这些让他们有了人们的盲目的敬仰的尊重,甚至可以利用现有的围墙去赢得更高的城楼。但是这些围城的建筑材料容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带有破洞的地方被围观的群体发现,城楼的主人就会有些窘迫、畏惧、害怕着围城的坍塌。然而,高大的围城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扰,比如,孙小姐在和方鸿渐结婚后自己的工资比不上她,也会在吵架时恼羞成怒;在方鸿渐回国的教书中也会手足无措。在囿于身份的围城中,人们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在身份、婚姻、时代的围城中,方鸿渐这样一个懦弱无为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油然而生,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应该说,《围城》里的所有人物组成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平凡生活的样子。他们渴望冲破牢笼,又无法摆脱常年的烙印,他们是在混乱中佯装文明的瞎子,可是他们仍然在奔赴,就算是碌碌无为也要努力去追上光的尾巴。
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给自己建立围城的同时苦苦囿于围城,我们挣扎,我们咆哮,可是我们无法放下世俗的偏见,自己的劣根性,我们又在不断的给自己建造围城。这种超出时代鸿沟的思想本质让《围城》在大浪淘沙后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