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心(乞者鼎然直解实修系列)思念一个人是用心在思念,这颗心就是喜爱心。因为喜爱所以思念,喜爱不一定局限在喜欢或爱慕,还包涵厌恶和憎恨,都属于喜爱心。为什么要说厌恶和憎恨都属于喜爱心呢?因为无喜不成爱,无爱不成恨。所以恨是爱的变易,变易之恨就是苦,苦就是变易相不离喜爱。所以,无论你思念或想念任何人或任何事,都是趋向苦受的。因为思念是欲贪的一种执取形式,当然是趋向苦受的。换句话说,欲贪就是喜爱心,喜爱心就是彼彼粘连。彼彼粘连就一定有因有缘。有因有缘的喜爱心悉皆生灭不离轮转,因趋向无常所以是苦。正因为如此,有因有缘的喜爱心就会幻生各种世间相,有因有缘的世间相就会聚集各种相世间。比如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喜爱心聚集而成,喜爱心聚集而成的世界就是相世间,不同相世间聚集而成的世界就是世间相。所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譬如:你为什么要思念或想念乃至牵挂一个人呢?因为过去色的粘连形成如今现在色的浮现。什么意思?过去色就是你曾经有所见於你今天所思念的人或事,今天思念的人或事是因为过去所见,也就是眼见色生眼识,眼识因缘生喜爱。过去眼见过去色生过去眼识,被过去意所粘连,於现在色生过去色诱发过去意生现在想,所以思念诞生了。这样的思念不真,是过去色苦变易而成,没有一个实体的,也就是因缘聚合。若不了解这些恐怕你的修行注定是趋向空中楼阁的。鉴于此,今天你思念的人或事并不是今天的,而是过去已经逝去的意识记忆所沉淀出来的世间相,所以不能当真。若当真,那么今天的你就成为了过去,而今天的你也必将被过去所吞噬,於现在荡然无存。说的更直观些就是今天的你已经死在昨天了,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你就是过去色。佛言:观色无常,无常是苦。这里的色包涵过去色、将来色、现在色、过去未来色、过去现在色、将来过去色、现在过去色等等,悉皆无常不离苦受。说到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思念或不能想念乃至回味或回忆过去,而是真实洞察记忆性的前尘影事虚幻不真应当无住,那么即便你回忆过去,不是因为回忆过去而沉浸在过去,而是回忆过去彻底醒悟不再执取现在,则将来之苦於此顿断,不受三际苦报了。既然过去色不可执取,那么过去受乃至将来想也是如此;既然将来想不可执取,那么现在色也不可执取;既然现在色不可执取,那么现在想同样不可执取。回忆过去是醒悟现在,不是因为回忆过去而醒悟现在。啥意思?譬如:在禅坐中的修持者面临心识萌生的前尘影事,会很自然地洞察其虚妄不真。因洞察这些前尘影事虚妄不真,所以不再执取心识境相。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是因为在禅坐中心识萌生出来前尘影事或当生或已生,我们才洞察到它们的虚妄不真。而洞察到它们虚妄不真,其实就是你的意识知见在显现,倘若你於此洞察认知它们的虚妄不真是意识知见的作用,那么你才真正如实了知什么是真正的前尘影事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心识境相一旦显现,就认为是虚幻不真,从而不再执取以为无住,这是错误的觉观。我们应该在禅坐中深刻观察由心识显现的诸多境相之所以虚妄不真,其根源在于我们意识始终是妄动的,而不是这些境相是虚幻的。倘若意识心不复妄动,则我们不会因为看到心识境相而有所认知,也不会因为认知其虚幻不真而有所无住。所以,作为一个禅定大师,面临心识浮现的不同境相,乃至由不同境相滋生诸多想象,再由不同想象幻生不同境界,悉皆不见。不见则无有认知不认知、无住不无住、离相不离相、善思不善思、境相不境相、境界不境界,悉皆不见。需要提示的是:不见不是不见,是佛性恒明显现。所以见或不见悉皆是意识心的范畴,趋向生死的苦受。倘若拿着这样的意识心去修禅,你的所谓禅定道路就是生死征途不离苦受。不离苦受就是不离愚痴,不离愚痴则你的禅修就是愚痴禅,不是菩萨禅也不是如来禅。关于“想心”就开示到这里。修行要动脑,不是不动脑。如何动脑?与根本相应。若乱动脑,就像在病人肚子里面乱动手术,结局会好么?倘若善于动脑,那么学佛就越智慧,修行就越自在,信佛更是无比殊胜。总之,不善动脑的人欲想动脑其结局有二,神经质或精神质。最后,送诸位一段话:莫要因为信某些所谓佛,而忘了做人的真实;莫要因为学某些所谓佛,而丢了做人的刚毅;莫要因为修某些所谓法,而丧失了本有的自在;莫要因为贪求某些所谓福报,而成为他人瓮中之鳖。如今的宗教乃至信仰要三思而后行哦!免得耗尽家产、妻离子散、神经恍惚、见鬼就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