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型思维,是一种抛弃习惯经验,切换思考逻辑的能力。
什么叫模型?简单说,模型就是经验的抽象集合。你平时听到的谚语、公式、定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模型。比如,你发现几个人加在一起,比一个人要聪明。你就可以抽象出一个模型,这就是我们都听过的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再比如,你发现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你松手,它就一定会落在地上。抽象出模型,就是万有引力定律。换句话说,你也可以把模型,当成是人类认知复杂世界的一种快捷方式。我们从经验中总结规律,再把规律抽象出来,变成可以清晰表述的谚语、公式、定律,这些浓缩之后的经验,就是模型。
用一个模型来理解世界根本不够。因为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模型,都有自己的应用前提。一旦前提变了,模型就不管用了。
比如,牛顿的力学定律,在宏观物理中管用,但到了量子这个层面,就不管用了。再比如,你可能经常听到,意思截然相反的谚语,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但也有句话叫,厨子多了煮坏汤。那你说,到底是人多好,还是人少好?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截然相反的谚语,就是因为,它们适用的场景不一样。
有一个统计学大师,叫乔治·博克斯曾经说过,所有的模型都是错的。它们只在特定的尺度上成立。假如只用一个模型观察世界,就会让真理成为公式的牺牲品。所以,要想理解真实世界,我们需要的不是模型,而是多模型。而这本书要做的,就是帮你建立多模型思维。
多模型思维,首先是一种意识,其次是一种能力。因为我们平时都太习惯使用单一模型了。所以,要想培养这个能力,你得先养成这个意识。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不是在用模型思考?我的模型对不对?
任何模型,都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它一定是简化的,去掉了某些细节。例如人际交往的原则有人说要“睚眦必报”第二,它们都是逻辑化的。比如物理规则,大都可以表现为某个公式。当然,逻辑化,也伴随着代价。
任何单一模型,都没法解释复杂世界。只有建立更多的模型,你才能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引用一句有点极端的话,这是一个生态学家,叫理查德·莱文斯说的。他说,我们的真理,说到底,就是若干独立的谎言的交集。换句话说,模型其实是真实世界在某一个场景下的运行规则。场景变了,规则也要跟着变。
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也就是《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作者,戴蒙德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美国西部山区的森林大火。
大概100多年前,美国东部的居民,开始移居到美国西部的山区城市。他们刚住到这里,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森林里动不动就着火。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干枯的树木,被闪电击中,或者其他自然原因导致的。着火怎么办?按照通常的设想,肯定是赶紧扑灭啊。怎么能眼看森林被烧掉呢?所以,美国林业局,定了一条规矩,一旦出现火情,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之前扑灭。你看,这个规定很合理吧。
但是,就在之后的100年里,老天爷好像故意开玩笑。不管你扑灭了多少火灾,最后总会发生一场特别严重的超级大火,它的规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扑救能力。这场大火,一定会烧得漫山遍野。而且不管你换了多少种扑救手段,用了多少先进的救火设备,最后还是这个结果。每年,都是先扑灭一堆小火灾,最后再来一场让你束手无策的大火,把前面的努力全部归零。
这就奇怪了,你看,在美国东部居民移居到这里之前,森林里也经常着火,但从来没有这么大的火。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扑救措施的情况下。但是,为什么我扑救之后,火灾反而变大了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美国林业局100多年。后来,他们终于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大火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灭了小火。
你看,要想发生大型火灾,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场持续的大风,吹遍整片森林。第二是必须得有足够的燃料,也就是干枯的树木。但是,假如此前已经发生过很多场小火灾,就等于提前把这些燃料烧光了。等到大风来的时候,没有东西可烧,火势就蔓延不开。
说到这,你应该已经发现问题所在了。扑灭小型火灾,会让干枯的树木,保存下来。这等于是在间接为最后那场大火,积累燃料。那么,这个道理,美国森林局当初为什么没想到呢?他们其实是被存量的经验绑架了。前面说过,这些居民,原本住在美国东部。而东部的山区很潮湿,枯死的树木一般都烂在土里,或者严重受潮,根本不会燃烧。所以他们的策略是,见火就灭。不救火,这对他们来说,太违反直觉了。而到了西部,气候干燥,枯死的树木不会发潮,就成了燃料。换句话说,到了西部,环境变了,前提变了,传统的救火模型,也就不管用了。后来,人们还给这类森林火灾,建立了一套专门的模型,就叫森林大火模型。这套模型的核心不是如何灭火,而是如何点火。在大风来之前,人为的先放一把小火,提前把燃料消耗掉,大火就烧不起来了。
我们通过这个故事,说说到底什么叫多模型思维?人的思考能力,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也是最低的层级,叫作数据。也就是你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在森林大火的故事中,你知道哪里发生了火灾,就已经达到了这一层。
第二个层级,叫作信息。也就是对数据做归类统计,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比如你知道一年总共发生多少场火灾,造成了多大的损失,这就是信息。
第三个层级,叫知识。也就是你面对信息时的处理方式。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应该用什么技术来扑救,知道怎么组织人员。这些特定情况下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模型。当你掌握一种模型,你就可以说,你是一个有知识的人。
第四个层级,叫作智慧。指的是,你面对不同的情况,在多个模型之间,做出选择切换的能力。比如面对大火,你知道东部的山区潮湿,要灭火。同时,你还能意识到,西部的山区干燥,前提变了,方案也要变。你要从传统的火灾模型,切换到森林大火模型。能凌驾于存量经验之上,切换模型,就是思考的第四个层级,也是最高的层级,叫作智慧。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多模型思维。
菲茨杰拉德曾经说过,第一流智慧的体现,是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行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第一流智慧的体现,就是同时掌握很多种模型,并且能够根据环境,切换模型。
得到大学会学习到的多种思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