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红了,红了阳梆
昨晚得益于原同学的帮忙,一睹阳城县上党梆子剧团《高梁红了》的芳颜。幸幸归来,睡意了无。细细回味,如食甘饴。
凤庆剧场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整场演出130分钟,观众或静心聆听,或拍手叫绝。
我惊叹于编剧的胆识和才气。这部戏取材于莫言的《红高粱》,前有张艺谋的电影版《红高粱》,后有郑晓龙电视剧版《红高粱》。一个小编剧小导演敢于走小众路线,把《高梁红了》搬上小城市的大舞台实为有胆有识。整部戏以九儿的命运为线:父母之命—婚姻自主—奋起抗击—殒命疆场。情节紧凑,矛盾迭起牢牢抓住了观众,收到了赏心悦目的效果。上党梆子又一部精品剧目,不得不称赞。
在当下戏曲艺术步履维艰的时代,有许多剧团走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的路线,一个县级剧团特立独行小投入、小制作、小场面得到轰动小城的效应,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演员们行云流水的动作,将一个革命故事生动再现。九儿(张敏丽饰,杏花奖得主,爱珍腔传人)一招一式,一颦一笑皆在人物。似乎缺少点爱珍腔的韵味。十八刀爱恨情仇,人物体现淋漓尽致;罗汉(段建华饰)也算的是上党梆子的老一辈了,韩琦杀庙的段氏僵尸别具一格,《徐公案》的海瑞刚正不阿,已为广大戏迷津津乐道。面对性格内敛而深沉的罗汉挑战,段老师把罗汉对家族忠诚不渝,是烧酒坊的精神支柱。面对日寇入侵,展现出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演得入木三分。
豆官(王柯皓饰)一个六岁的一年级学生,几句道白,简单的动作契合于剧情,为整场戏添色不少。不愧是上党戏的又一好苗苗。
唱腔是戏曲的主体,传承与创新是主旋律。地方戏不能丢的是地方特色,我们有独特的锣鼓经四六、中四六、一马三箭、大板……每一种板式,表达不同的情感,还需我们的老师们不断的挖掘。创新是丰富和补充,这部戏声、光、电的结合烘托氛围,这也许就是守正创新。
当然,这部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阳梆人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