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三个话题了,还是没有说到未来,不管怎么样, 今天终于可以说说现在了。 按作者赫拉利的意思,要想预计未来,首先要更好的了解历史。 知道人类过往是怎么走过来的,才有可能知道人类未来会怎么走。
作者提出,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类能虚构一些事实,并通过虚构的事实把大规模的人群组织起来。人类其实活在虚构之中,虚构比真实重要,因此人类创立了宗教。 宗教不但能把大量的人组织起来,而且还能给人们提供道德判断和指引,给人的生活带来意义,作用非常巨大。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人们逐渐认为上帝并不存在。中世纪的人因为信仰上帝,生活充满了意义,也因为信仰上帝,知道该怎样约束自己。然而在现代我们有了科学的力量,不用按上帝的安排走了。上帝不给我们生活的意义了。
我们开始自己给生活找意义了。
一种找意义的方式就是追求经济增长。 中国人最信奉这一点了,什么问题都想用经济增长来解决。觉得只要有钱了,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道德问题。赫拉利说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能长久,经济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 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就不那么强烈了。 赫拉利说,人类在“上帝已死”这个时代真正的应对策略,是人文主义。
第一部分: 什么是‘人文主义’?
查了维基百科关于人文主义的定义,“人文主义又称人本主义,是一种基于理性和仁慈的哲学理论的世界观。 它是随着文艺复兴和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与宗教神权文化对立的思想体系。”
可见,人文主义是与宗教神权对立的。对中国人来说, 因为在我们的思想里没有神权, 只有传统文化, 所以理解人文主义并不容易。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思想就是早期的人文主义。王阳明的心法更是有很强的人文主义要素。
人文主义倡导我们听从内心的声音。 要我们崇拜人性,用人性取代过去宗教里神的位置,用人的体验,给外部世界制造意义。 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过去上帝说了算,现在是你的内心说了算。
赫拉利举了个例子,说有个有夫之妇,与人发生了婚外性关系,她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就去求助心理医生--- 现代的心理医生和中世纪牧师的作用差不多。心理医生会问,“你对这件事感觉到底怎么样?”-----用当事人的感觉来评估这件事的对错。 也许这个女人自己觉得挺好,但是她丈夫的感情可能会受到伤害,如果离婚,孩子也会受到伤害,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但不论如何,这里面考察的都是“人的感情”,而跟 “圣经”,“上帝的意思” 无关。
按照这一原则,同性恋就没问题了,只要当事人自己感觉好,不伤害其他任何人,就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外交部经常说,“xxx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这句话特别符合人文主义的理念。
耶路撒冷曾发生同性恋大游行,当地宗教组织接受采访时对此事表示不满,他们说的不是“上帝反对同性恋“,而是”在圣城搞同性恋游行伤害了广大宗教人士的感情。“
所以在人文主义时代想要做个有道德的人,就千万别伤害别人的感情。 这也正是孔子说讲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被借钱不还,就不能对别人借钱不还; 自己不想被欺骗,就不能去欺骗别人。 西方的小学里,老师教小朋友判断一件事对还是错的唯一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别人对你做同样的事你同意不同意”,小孩子通常通过这样的思考,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了。
第二部分: 赫拉利提出,对人文主义来说:知识 = 体验 X 敏感度
不是每个现代人都是人文主义者,换句话说人文主义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要做个现代人文主义者首先必须要去学会体验。体验就是你所经历的各种感觉,感情和想法。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其实是经常忽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验的。
公式里的敏感度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重视体察你的体验,二是允许这些体验来影响你甚至改造你。赫拉利举了他自己喝茶的例子,他以前喝茶喜欢加糖,后来发现糖把茶叶本身的味道覆盖了,所以他减少糖的量,专门体会茶的味道。逐渐他对茶的感觉就越来越灵敏,体验也越来越丰富,最后他发现他最喜欢喝中国四川雅安产的熊猫粪茶,就是用熊猫粪做肥料种植的一种茶。
喝茶只是一个形象的例子,做任何事,都可以通过细细体验来提高敏感度。 吃橘子,就细细品尝橘子的味道,听音乐就细细感受音乐的旋律,也就是说,一个文明人,要善于体察各种细微的感觉,否则就是个粗人。赫拉利说:“我们的一生之中,有时候我们伤害别人,或者被伤害;有时候我们同情别人,或者被同情。如果你去注意体会这些伤害、同情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敏感,那么这种体验对你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知识。逐渐你就会分辨对错,成为更有智慧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旅程。”
在商业社会,企业努力了解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就要有对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度。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很高的敏感度才能与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和互动。
所以有人就说,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要追求尽可能广而深的体验,以期从中获得智慧。
第三部分: 人文主义的三大派别,自由主义完胜
所有人文主义者都认为“人的内心体验”是第一位的,一切道德应该从这里出发。那问题来了,不同的人内心体验不同怎么办,互相产生矛盾怎么处理?人文主义于是分成了三个派别:一是自由主义,二是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三是进化人文主义。
自由主义,被认为是‘正统’的人文主义,是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者认为不管是谁,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重要的,都会让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所以你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这件事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德国到底应该接纳多少难民?要不要给难民和公民一样的福利?你怎么才能既不伤害难民的感情,也不伤害公民的感情?
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者(简称社会主义),认为自由主义者太过强调个人的感情,尤其是太过强调了每个人自己的感情。
进化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所有人的情感都重要”根本就不对,有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强,我们应该让那些优秀的脱颖而出!
赫拉利给出一个判断题,大概可以判断出你是哪一类的人文主义者。
请你给以下这四种音乐排序。你认为哪个音乐带给人的体验,价值最高?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查克·贝里的一首摇滚乐
刚果热带雨林里原始部落的女声合唱
狼的叫声
所有人文主义者都会首先排除掉 4,毕竟我们都认为现在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
剩下这三首音乐,其实都被收入了旅行者I号带给外星人的唱片中,可以说都是经典……
如果你是个自由主义者的话。自由主义者认为应该给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每个人的体验都是平等的。什么是好音乐?只要你喜欢听,那就是好音乐。
但社会主义者认为,你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
进化人文主义者给的答案就非常明确了——最好的当然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谁要是非说摇滚乐能跟贝多芬相提并论,那就是在对人类犯罪,如果我们听摇滚乐而放弃贝多芬,将来人类就会堕落,甚至会灭绝。好东西就是好东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肯定比五岁小孩的涂鸦要好,认为两者平等的都是胡扯。
三派交战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自由主义如今完胜。 现在的世界是自由主义的天下。
经济上,搞自由市场经济;
政治上,听从选民的意见,选民要发掘内心的声音,选自己喜欢的;
教育上,发挥每个孩子的天分,启发学生自己的想法;
艺术上,相信每个人的眼睛,你认为美的,就是美的。
这你就能理解欧美国家为什么如此强调个人,很少突出集体, 为什么那么重视“政治正确”, 反对歧视, 为什么允许多元文化。
自由主义确实有很多合理的方面,它给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力,物质产品,艺术作品都极大丰富,每个人都活得很潇洒,全世界人都羡慕西方自由民主的国家。 赫拉利认为,自由主义阵营能最后胜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有先进的技术,高度发达的经济做依托,才得以实现自由主义。
可是赫拉利推断,向未来看, 自由主义未必会一直存续,它正在遭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