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同事之间闲聊,说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同事给我看了一篇从教师视角写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教师,我的职业,让我微笑着向你道歉》(可点击标题查看原文,建议没看过的读者先看一下,不长)。文章是2016年写的,没有标明作者,于是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是出自新浪博客一个叫“麻辣教师”的博主,依然没有标明原创,但这不重要。
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同事与其孩子的班主任发生了矛盾,起因是孩子上课捣蛋,老师的惩罚方式让同事非常不满(不是体罚,而是孤立)。这篇文章就是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这位班主任在朋友圈里转发的,想用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据说这篇文章在家长和教师群里传播很广,说明文中的观点非常有市场。
我也有个学龄前的宝宝,想先多了解一下教师们的心态,读了这篇文章,结果大失所望。这篇文章写得太差了,原因后面分析。写得差不是我拿来评论的理由,我还没沦落到要靠在这种水平的文章上获取成就感的地步。这篇文章真正可怕的是,它竟然很有市场,这我就真坐不住了,如果文章中的观点是教师普遍的共识,那将是教师职业和孩子们的双重悲哀。另外,我为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那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平,他们竟然被一个低阶菜鸟给“代表了”,他们对我有恩,所以我忍不了。
通篇读下来,作者应该是一位可怜的教育理念幻灭的小学班主任。从文章内容上来看,作者的态度、逻辑、认知、个人能力、职业素养、甚至写作水平都有问题,如果教师们在这些方面有及格线的话,我相信作者一定不及格。
先说此文我认可的部分,避免有读者误解。对文章中反应的一些教师职业的实际情况,我是有所了解的,例如教师经常受夹板气,上面是一切为了声誉和安全却不顾实际情况的校方,中间是部分吹毛求疵和众口难调的家长,下面是打不得骂不得的熊孩子(不是全部,但有一个就够喝一壶的)。这些是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
对于文章的一些观点我也认同,比如,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家长自己不读书却想培养孩子读书的成功几率很低;家长不能把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每位老师都要照顾数十位孩子,不可能如家长般专注。但这些认同并不能让我无视文章透露出的问题。
在“找碴”之前,先给看这篇文章的读者道个歉。我自己在上周的文章里写过:被情绪控制的时候是无法理智评论的。然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每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可能部分文字比较激烈,如果给您带来不适还请见谅(欢迎拍砖,保证不还嘴)。另外,也提前给所有称职的老师们道个歉,如果让您看了不舒服,万分抱歉。但该说的,一个字都不会少!
(一)逻辑混乱
一开篇,作者的逻辑就是混乱的。
TA是带着理想和抱负进入的教职行业,希望孩子们因TA的努力而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这是带有非常强大的自我激励的从业意愿,简直可以当新进教师的楷模,然而怎么那么快就幻想破灭了?再看看发表此文的博主名字叫“麻辣教师”就可以理解了。
很明显,极大的概率是,这位作者是看了一部同名日剧叫《麻辣教师》(GTO),从而激发了TA强烈的成就感和教师的责任感。于是,义无反顾的投身教育行业。我也在十多年前看过这部经典日本校园剧,而且当年也曾让我涌起了不可抑制的教师梦。
在这部日剧中,主角是个飞车党出身的混混,凭借着教师梦和一腔热血,横冲直撞的一路披荆斩棘、逢凶化吉,最终将熊孩子、烂同事、蠢家长、官迷领导通通收拾得服服帖帖,甚至还抱得美人归。剧情紧凑且有张力,青春励志中带着反叛和个人英雄主义,又是校园题材,几乎把青少年喜欢的元素都占全了,虽然表演夸张了些但看得非常过瘾。然而,电视剧和现实有多大的差距,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关于这部剧以后我另开文章怀念,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校园剧,没有之一)
说道这,我想读者都明白了。这位作者费劲千辛万苦得到了梦想中的职业,却没料到剧本情节与现实差距竟然大到天壤之别的程度,在文章里呈现出了精神崩溃的状态。
为什么说作者逻辑混乱呢?大家想一下如果是逻辑清晰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反应?虽然也会极度失望甚至是后悔,但绝不会搞错因果关系。他们要么直接转行、要么咬紧牙关做到尽可能的最好,甚至认清现实从此沉沦,但无论如何,绝不会在公开文章中通篇的抱怨,因为每一句抱怨都是在打自己的脸。
明明是作者自己判断错了情况,现实没有按照作者的预想展现,却把错误都归咎在学校和家长身上(并不是说学校和家长没问题),这与小孩子发脾气说:“你们都不配合我,你们都是坏蛋!”有什么区别。这难道不是逻辑混乱吗。
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道理,如果改变不了社会,那就适应社会。适应是什么意思?适应不是让你无限制的妥协和放弃一切反抗,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全力向着心中的方向努力,这时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可以称得上是勇敢的人,是英雄,也才不辱没教师这份高尚的职业。一个不知反省,一味怨天尤人的老师,怎么可能承担教育的重担。
在细节上的逻辑混乱就更多。比如,作者写到:
班级的板报,是锻炼孩子独立做项目的能力之一,孩子还小,需要大人帮忙。
一面说是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一面还需要家长帮忙,逻辑要混乱到什么程度才能在一句话里给出截然相反的要求?如果是锻炼独立执行的能力,那就应该把板报设计的难度降低到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程度,不要管结果,只要求过程,然后慢慢提升难度。
自己没把事情想清楚,反而苛责家长不配合。这意思是,要么是孩子笨,要么是家长懒,反正作者没任何问题。这不仅是逻辑混乱,在心理学上还是无觉知状态下的极度自恋表现。这种水平的人做教师职业,崩溃几乎是必然的。
(二)职业能力差且不自知
文章后半部分的意思是说:老师培养不了学生的品德、好习惯、读书的兴趣、意志力和长久幸福感。不知道那些好老师们看到这会不会感觉“被代表”了很恶心。反正我无法认同作者的观点。很不巧,作者说的这些“教师们给不了”的事,我当年在学校,在几位老师身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初中化学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做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好习惯。我们每次做完实验他都要求必须把实验台收拾如初,给后面的同学以方便。而我是第一个偷懒被他罚刷全班试管的人……这事我印象很深,所以长大之后,吃完麦当劳不用想就会自己把垃圾倒掉、进门后会扶住门让后面的人可以更轻松的进来、做完饭随手就把能收拾的工具先收拾了让最后洗碗的家人少些麻烦。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事,如果不是为了反驳作者我真没脸写出来,可谁能说这些不是好习惯?
我父母几乎不读书,我当然也没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小时候只看漫画和金庸),但因为高中语文老师的一句话:“你可以错过大学的一切,千万不要错过图书馆”。让我从进入大学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最少每月1本书的阅读量(不算教材、小说和漫画),看过的书也已经快两柜子了。与很多爱书的人比,这当然不算什么,却依然能说明问题。
我的意志力不强,是半途而废的行家,但因为笑来老师的影响,已经坚持每天学习和冥想一年多了,而且乐此不疲。即使被工作逼到后半夜也要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安然入睡(注意,这还只是个音频栏目,不是面对面的师生关系)。这点意志力不值得夸耀,但比以前的我强了不知多少倍。
我在一个相对幸福的家庭长大,这很幸运。但我到现在还依然能记得初中军训时,站军姿憋得尿裤子,教官怕同学笑话我,走到队列里鼓励性的擂了我胸口一拳并大声说:“好样的!”,那种幸福感每次想起都让我温暖。谁说除了家长就没人能给孩子长久的幸福感?只相处了一个月的教官都能,作者自认连个半文盲的教官都比不上?(不是侮辱,是事实,这位教官学习不好才退学当兵)
至于品德就更搞笑了,很想问作者,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据说现在叫思想政治)是干嘛用的?也许这种枯燥到没人重视的课程确实没啥效果,但至少说明了品德教育是老师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吧?
以上几种能力或素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确实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但绝不等于老师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你可以说上面的例子都是我自己的孤例。那么,无数感人的教师故事,都是在这些非知识类的帮助和努力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才因此让人敬佩和感动,如果没有事实基础,就只会成为笑话而已。
很多老师明知道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却依然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位孩子更好的成长,而不是一推三五六爱谁谁的态度。于是问题来了,到底是作者自己无能,还是教师职业的局限?答案很明显了吧。
文章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关系,先写到这,下一篇继续。
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