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明白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尤其是自己这样孤陋寡闻,样样不精的人,所以,大多数时间表达自己看法都会持保留意见,不会把话说那么绝对,时常会用上“可能、大概、也许”等词给自己留些余地,这也和自己不自信有些关系。
第一次被认为有主见出自一次偶遇。
初中补习班下课后,在路上遇到一位推销化妆品的姐姐,推销不成却成了闲聊,两人因此结识。
聊完之后,姐姐告诉我:很少遇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你一样有主见。
那时候还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小屁孩,一度为此烦恼了很久,姐姐的话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明窗。
原来我也是有主见的。
这般的赞美令我受宠若惊,又惶恐不安。
(虽然现在想想当时可能只是客套话)
第二次被认为是有主见是因为自己喜欢的男孩。
两人在一起分享生活,一起共度难关。
有一天我略带紧张地问他:“你觉得我看起来是不是很没主见?”
他笑着回答我:“你啊,就是懒。在意的事情谁也说不动你,不在意的就懒得多想,外在看起来没什么主见,内里却却倔强得不得了,有时候我都拗不过你。”
他一向擅长分析,能将人的性格看得大概,这是我难以做到的。
那时候为此沾沾自喜了很久。
但我以为的也许并不是别人以为的。
第一次被认为没有主见是源自生活的闲聊。
一次是在和大学的闺蜜交流中,大抵是因为一件事情,我的想法是A,室友说了B,我认为较之自己的更好,想法变成了B,而闺蜜说出了C,我听了之后,又觉得C更好,想法自然而然地变成了C。
此时,闺蜜来了一句令我意想不到的话:“你怎么这么没主见!”
听了之后,我恍若受了晴天霹雳,原来这是没主见的表现?
大抵是自卑与不自信占了主导,当时为了这一句话,我一度陷入怀疑与质疑的矛盾之中。
对没有兴趣的事情懒得去了解,觉得不重要的事情就马上忘掉,导致在很多方面相应的知识的缺失,胆小与谨慎让我对自己得出的结论总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人的亦是,我总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理论也总会有出错的一天,真理不过是多数人觉得正确的事,一切都无绝对之说。
深知自己不了解的天文地理这一点后,向他人卖弄理论的皮毛会让我惶恐不安,而对一个完全不了解、抑或了解甚少的事情去做一个定论,这也是自己万万不敢的。自认为在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妄作论断,是非常鲁莽的,我深知这一点才会不安,不敢做那跳梁小丑惹人笑话。
但不得不说自己对很多事情知之甚少,没有什么想法。
大多时候,自己不喜与外人争论,不愿多说,认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既然次次争执也不出结果,还伤了和气,何必去做这样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说赢了对方不高兴,说输了自己憋屈。
那时候大学闺蜜说,以前她和高中好友经常课后玩两人辩论赛,说得不亦乐乎,还不伤和气。我尝试了一次,大抵是我性格里斤斤计较的缘故,不适宜这种辩论赛,外加嘴不利索,脑袋反应又慢,处于劣势之后就更无意参加这种她说的活动。
想来想去还是一句话:有没有主见,只有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