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间友爱互助、尊老爱幼的信条,是一个家族绵延后代、幸福美满的基石,是一个国家教化万民、移风易俗的瑰宝。我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善良朴实的父母厚重少文不能给我太多的教导,但他们通过自己循规蹈矩的言行、诚信朴素的举止,为我传承下一部无字的家风。
我的祖母早早过世,父亲当时才12岁,祖父操劳一生将6个儿女拉扯大,自己因为透支了过多的精力,以致晚年积劳成疾。父亲作为长子,毅然承担起照顾年迈老人、扶助兄弟姊妹的重任,自成年以后除了干农活,还要出外打工贴补家用,苦了累了只能自己鼓劲。母亲嫁过来之后和父亲共同艰苦创业、经历坎坷。记忆里,我的祖父每天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每逢节日会吃到可口的点心,如果身体不舒服,父亲一定会赶紧陪着去做检查,老人家平时总是乐呵呵,逢人就夸奖自己儿子的孝顺。我的姑姑和叔叔们有了难处,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找父亲或母亲拿主意,他们从未有过推辞。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小的叔叔结婚那年,祖父当着亲友的面,执意为我的父母披上红绸,感谢他们多年来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人儿女孝敬长辈,作为长兄爱护弟妹的孝行与善举。也许是看着小叔已经可以自立门户,父亲心中的重担终于放下,平日里甚少饮酒的他,那天竟然酩酊大醉。
从我记事起,父亲和母亲就告诉我,一个人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才有出息,但那只是作为谋生的一技之长,只有深深懂得了诚信为人、礼貌待人,走的方行得正,才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一生谨小慎微,生活清苦,但答应别人的事,再苦再难必得兑现,他总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人无信不立,失信于人难立于世。”借别人的东西到期必还,应下的事情到期必果,干起活来踏踏实实,从无偷奸耍滑或投机取巧。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亲一定会殷勤招待,我陪同着他们将客人从门外迎至门内,端茶倒水,唯恐招呼不周。左邻右舍有了困难,父母亲总会伸出援手,帮忙照看老人、帮助操办红白喜事、婚丧嫁娶数不胜数,以至于我和妻子每次回村之后,总有乡党热情相邀看茶端饭,说来还是沾了父母的余荫。
困顿的家庭状况养成了父母勤俭的习惯,我小时候一直穿着哥哥改小的衣服,我们家的饭桌上从没有米粒,我和哥哥很自觉的在饭后,将空空如也泛着光的饭碗端给母亲“检查”。父亲说“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饭恒念物力维艰”,虽然他不懂得这句话的出处,但是一直挂在嘴边,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至于多年后,我在老屋楼上仍能够找到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褥,还有母亲结婚时陪嫁的几把刷过红油漆的桐木椅子。
我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虽然父母不能给我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是他们将做人的道理通过自己几十年来的言行汇集成一本无字的书让我有幸拜读,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我们这个普通家庭的良好家风,让我懂得了诚信为人、礼貌善行、勤俭持家、尊长爱幼,我将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父母的教诲,积极传承家风、传播正能量,在家风的熏陶下爱岗敬业、友爱亲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