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嗜爱读书的年纪里,还没有听说过博尔赫斯那句“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所以当我终于邂逅那首广为流传的诗并心有戚戚时,早已度过与阅读的热恋期了。此时阅读之于我,如睡眠饮水一般,熟稔到透明,已无需特意感觉它的存在和意义。
(一)想和你虚度时光
幼时第一本图书,是爸爸出差时带给我的礼物。美绘版大开本的《白雪公主》,是我的心头爱。这本书我读了许多遍,每一页上都有小手摩挲过的痕迹——那时刚上幼儿园,还不识字。
那册装帧精美的《白雪公主》算是我的启蒙书,让我不仅喜欢上看书,还喜欢上绘画。初时对着书中人物临摹,后来就常常一个人钉在书桌前,一边画草木虫鱼仙女大圣,一边喃喃自语给它们编起原创故事。邻居小朋友们都喜欢和我玩,大概与我的故事脱口秀有关系。再大一点学了拼音,终于可以顺利地阅读有注音的童书了,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小手已经把爸爸的书柜摩挲遍了——阅读是最美好的虚度时光,有书读的日子想放声歌唱。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还能从脑海中打捞出来幼时的记忆,漫长的暑假里,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六七岁的小人儿独自守着家。常常在书柜前席地而坐,身边摆满新新旧旧的书籍,“信手拈来”的感觉让人心中安稳又愉悦。地板上凉沁沁的,房间里充斥着空旷、寂静的气味,老座钟的钟摆在规律地来来回回,看书倦了的时候抬起头来揉揉眼睛,可以看到室内的光里有微尘在缓慢飞扬,而窗外大朵的云正在天空沉默游弋。更多时候是小人儿安静地看一下午书,不知觉间,日头就慢慢坠下山了,爸爸妈妈要回家来了,人间烟火气将重新在家里点燃。
(二)原来我是留守儿童?
于是那个埋头在纸香中的有点迷惘的小女孩,也在昏黄流逝的寂静日月里慢吞吞地长大了,随之增长的,还有我的近视镜片度数。父母亲对我的课外阅读采取放养政策,既不指导,也不干涉,自己也因此能在阅读的路上快意而行。好在也没走太多弯路,读完家藏读馆藏,读完经典读通俗,真真是囫囵吞枣,不亦乐乎。回首少年时的自己,曾在深夜捧着书如痴如醉,也曾在书里泪湿满襟,还由于看书太投入而落下“书痴”之名。那时候阅读完全是出于爱好,没有什么功利心,不会有“知识的海洋”、“神圣的殿堂中”之类的联想,而仅仅是在书海中体验着阅读所带来的纯粹乐趣。而打小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讲读的经历,应是自己由于阅读而意外得之的馈赠了。
小升初后,父母去远方工作,自己留在家乡读书。学校生活平安寡淡,有朋友和书籍作伴,倒也没有觉得特别孤单。直到有一年假期与父母的重逢时刻,妈妈搂着我充满歉疚与感伤地说,缺席了我成长的很多时光……我惊怔之余后知后觉,自己原来就是书上写的留守儿童呢。后来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起妈妈的话,才渐渐意识到,我之所以没有特别明显的缺失感,相对健康快乐地长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整个少女时代里,几乎都在为书着迷。阅读让我窥见无数个丰富瑰丽的世界,无形中带给我的巨大能量和慰藉,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罅隙。
(三)当光照亮你生命
所以无论是在漫长得有点孤寂的青春期,还是辗转于南北方负笈求学的日子,即使后来又增添了更多兴趣和爱好,读书也一直是生活中的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阅读像是一个监护人,在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给予她陪伴、指引、慰藉、怀抱、信念,给她以庇护。我感恩这束明暖的光线,照进我有点儿灰涩的生活,让一个充满迷惘和恍惚的孩子,渐渐长大为一个还不太坏的样子。
黯淡的时光里,你问起那盏灯。心感念之,愿与阅读相伴,进入更广阔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