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甲《好好学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与一位亲戚大哥聊到学习话题时,大哥说:“我们一家人天生没有读书基因,还是你们这种有读书天赋的人厉害。”而成甲刚说到读书学习跟天赋基因关系不是很大的时,大哥立刻反驳道:“你看,那电视上《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人,人家看一遍就全记在脑子里。我们这种人,看了电视剧过几天就忘了演的啥了。”那么成甲并没有让话题继续纠结下去,假使他拿出更多的学习理论说服亲戚,你觉得对方会认错,然后发奋图强吗?相反,他可能会拿出更多的理论进行反驳 。假使被迫认错,可能几天后会更纠结和痛苦。
事实证明,在双方互相指责的时候,认错确实很难。表面的原因是认错好像表明自己比你差,而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要保持美好自我形象的需求,尤其是在集体或者有竞争关系的环境中。所以出于本能自我保护意识,就是不认错。而在自我保护的表象背后,过度指责可能会触动我们内心自我否定和怀疑的情结。指责从表面上来看,是在讨论事情到底谁对谁错的问题;而从人际关系的意义来看,指责背后所代表的含义是,你觉得我不够好。其实这两个原因涉及到一个心理学现象,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即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时,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很多时候,大家争执了半天,才发现讨论的都不是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与其说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不如说是在捍卫自己的尊严。
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比如别人经常迟到,都是人品问题;而自己经常迟到,就是外部环境问题,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同时还涉及到一种寻求认可的心智模式,指希望通过他人对自我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价值,其实我们都有这种模式,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比如有些人即使得到一些认可,也并不完全相信,还会继续向他人寻求认可,进行再次确认。如果获得否认,整个过程又要重蹈覆辙再来一次,无穷无尽。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然而有习惯性防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怎样减少防卫性心理的不利影响呢?首先要建立绿灯思维,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应该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而与之相对的红灯思维,即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其次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其实成甲的理论也不是完全的正确,毕竟学习的目的是让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决策质量更高。只是越牛的人,他心智模式越高,他的假设越接近那个正确观点所对应的事实。其实,有时候我们真正在意的不是是否做错了,而是对方不该责怪我们。《逻辑思维》中提到一个观点:明白人为什么会做错事?很简单,不会就事论事。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