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下午,闲散的时光,闲散的心情,闲散的状态。
今天天气不错,在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的时间里,总是会收获额外的幸福感。
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应该就是这种状态。
对“福”的理解一直有偏差。一开始觉得,人可以赚大钱是有福,可以比别人多很多物质享受是有福,有一个很有背景的家庭是有福,所有事情可以有特殊渠道是有福,有豪车有别墅是有福,事业成功是更有福。 但这些都是停留在“比有”的层次上。
一个哲学家说过,人分四等境界。一等,也是最初等,是“牲畜境”。也可能是我把这个名字表达的不正确,这个名字确实有点直白。。。 大概意思是,和动物一样在解决活着的问题。 在这个层次,人在世上只是为了吃饱饭活着。早上为中午的饭而烦恼,中午为晚上饱腹而烦恼。第二等,是“功力”境界,也是大部分人的境界。在这个层次,所有人会想着要多得到一些。比如互相攀比有更好的车,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 即便是亿万富翁,也有很多依然停留在这个境界。 这个境界,也是属于比“有”的境界。总的来说,是看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多少,而且自己也一直羡慕别人得到的多,想要得到的多一些。 第三层次境界,是“圣贤”。 简单的例子就是孔子孔圣人。 中国古代名垂千古的圣人一般都会有“立功立德和立言的三不朽”。 孔夫子就是属于第三种,立言,是儒学的创始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直到现在。 立德的人,比如文天祥,比如岳飞。 立功的人更多,不再详细比喻。 然而在这“圣贤”境界之上,还有一种境界,叫“天人”境。 这个境界属于比“无”的境界。这类人,不再去想自己拥有什么,而去想自己没有什么。 比如,自己没病,没灾,没有心情不好,没有不如意。并不会在意社会上物质的多少。可能也就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达到这个层次的,中国历史上大概寥寥数人,包括但不限于老子,孟子。
对比一下这几个境界,深刻的觉得自己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中徘徊。不过在这个闲散的下午,发发呆,放空一下心灵,试着感受一下第四层境界也是挺好的。
在努力的路上,还要带上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