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李大钊真的都好喜欢润之。
李大钊对润之跟对自己家娃一样,知道他爱吃辣椒,不忘给他捎去自己夫人亲手做的辣椒油,北大再见润之,那激动的哟,抱着他摇了好几摇,老开心了。
陈独秀在上海两次见润之,也是可热情了,拉他的小手手招呼他进屋。
想想也是,《觉醒年代》中的青年润之,勤奋,好学,做事沉稳踏实,又不失热忱,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相当的思考力,洞察力,
这样的年轻人,谁能不喜欢呢?
陈独秀和李大钊,也确实对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以及走上革命道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918年,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来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与李大钊有过一段共事的经历,之后,两个人又长期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1949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赶往北京,当队伍快行进到北京时,他望着古都城垣,深情地回忆李大钊:
“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
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李银桥 《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
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馆员时,毛泽东也第一次见到了陈独秀,短暂的谈话,让青年毛泽东兴奋不已,他对杨开慧说:
“我今天见到陈独秀了。陈先生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才。这几天,我在北京接触了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了。”
18年后,回想起和陈独秀的第一次交往,毛泽东还对斯诺说:“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1920年夏天,驱张运动后,毛泽东取道上海回长沙,并在上海拜访了陈独秀。
这是两人第三次见面。这次见面中,陈独秀和毛泽东谈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毛泽东转变成了一位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次交谈中,陈独秀还委托给毛泽东一个重要任务——回湖南组建该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
十多年后,毛泽东同斯诺谈话时,还提到了此次谈话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陈氏的坚决信仰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一生转变的原因。”
“在我的生活中,这一个转变时期,可以说陈独秀对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
看完这些资料记载,更让我觉得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些思想启蒙者的伟大之处。
他们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在那个艰难探索的年代,在那个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年代,身体力行,为年轻的后来者们,指引出一个可以看得到未来的方向。
所谓“引路人”,便是如此吧!
最后,跑题一下,剧中润之和陈独秀聊完离开,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坚定而有力量。
他站在悬崖边上,望着这万里山河,这幅画面,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