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写影评,标题难免流俗。好在观影后徒步一小时,也算有点心得给大家分享。总之,错过这部电影,你就哭去吧。
近几年,优秀太空科幻作品迭出,无论是《地心引力》中把主人公置于外太空,用全新的角度提升人物内心孤独和恐惧所带来的张力;还是《星际穿越》这种即使提前做了功课还是很烧脑的电影。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片在文化输出的同时,对人类想象力的高度还原也无出其右。尤其是后者,在对虫洞的表现以及穿越过程中对人物形态的后期处理,令观众恍然“这才叫穿越”;在外星球遭遇的惊天骇浪,事后想想都能抖个激灵。
从这两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来看,《地心引力》着重讲述个体的自我救赎,《星际穿越》还是拯救人类的调调,而《火星救援》在笔者看来,上升到了人性光辉的高度。
人道主义
好莱坞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从钢铁侠特地飞来中国看病,到变形金刚在香港肆虐,惊得韩庚爆了一句“我操”,可见一斑。《火星救援》对内地的照顾稍显生硬,在跟我国的航天技术扯上关系后,还不忘“诋毁”我们的技术是过时的(哎,人家就是明目张胆的玩输出,电影产业、特效技术哪哪都牛掰)。在我国航天局高官看到美国航天员被困火星的新闻后,女下属(陈数)表示我们最新的运载火箭可以前去运输给养,不过这样的话我们的火星绝密计划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在我党的英明领导下,高官立即拍板——那也得救!
这时,画面切换到世界各个角落,在纽约、伦敦人们纷纷自发来到广场为此次救援祈福。当然还有我国航天局的大门口。在给养成功对接的那一刻,举世欢呼。
情义无价
救援方案有两个,一是等下一次美国的火星计划开启,再去救援,这期间达蒙就得靠自己粪便种出来的土豆过活了。这是最保险的方案,最多牺牲火星上那个,不至于“火星团队”全军覆没。另一个方案是由还在外太空的航天员直接去救援,这样的话,整个机组人员都得再在地球外遨游533天,这期间发生什么事都很难说。
NASA的一把手为顾全大局,选择前者,由此遭到了副手的强烈反对,不惜做出事后辞职的承诺。火星团队了解了情况后,不顾在地球上刚出生的孩子、独守空房的丈夫,还有搞办公室恋情的那一对,在还没接到命令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救援。
全片对爱情的刻画极少,不玩生死恋,而是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类智慧
其实第二个方案是由一个年轻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提出的。在经过不断压缩NASA的工作潜力,前去救援的火箭高空爆炸,救援安排即使极限调整也无法完成救援任务的时候,这个年轻的天才不眠不休,在超级计算机房算出了一个唯一可能的救援方案。
逼真画面
电影对火星场景的表现,会让你相信这真的是火星。
马特达蒙
恩,马特达蒙。我要说的当然是演技!演技!演技!(三遍)
笔者虽然敢自诩电影迷,但是对演技这个字眼一直无感。不是我眼眶高,而是根本不会看好吗。最讨厌有人说“XX明明演的非常好,却没有拿奖,肯定有黑幕”。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您演过戏吗?你行你上啊。
马特达蒙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无可挑剔,可能不受奥斯卡待见(追求“苍白”表演,精神分裂、先天残疾的人是首选),但你无法掩盖他的光芒。
就说一场戏,其他的自己买票去看。
马特达蒙因被碎片击中,一根手指粗的钢柱插在腹部。回到基地,准备自行包扎。只见他脱下航天服,剪掉内衣,盯着立在身体上的钢柱,做了几次深呼吸。随后,猛地一拔——见证演技的时刻——停顿1秒钟,再“啊——”地一声痛苦的叫出来。对一般演员来说,拔出钢柱的同时就开始痛苦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神经传递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次看达蒙的作品,应该是《十一罗汉》系列(这个系列笔者看了无数遍,比看《速度与激情》还要多),尤其是《十二罗汉》中克鲁尼和皮特带着他去“找赞助”那场戏看一次笑一次。早前,他就因《谍影重重》奠定地位,这个系列从场景到表演都是冷处理,给人一种无助的感觉。《心灵捕手》的台柱子是罗宾威廉姆斯,这里展现达蒙的编剧才华。而《天才雷普利》中,总显得他在高深和装傻中犹疑不决。
笔者对好莱坞影星的关注不算多,毕竟那个圈子离我们太远,不过达蒙这一次确实惊艳,真真的。最后引用腾讯对达蒙的一段描述来收尾吧。
“如果有人问好莱坞最不缺少什么,答案是肯定的:帅哥靓女。即便没有绝世相貌,但至少要有一眼就能让人记住的辨识度。就连国内表演班招生的标准亦是如此吧。可是就在这个拼脸拼身材的娱乐圈顶端却出现了一个异类,他相貌普通,身材平凡,气质也没有多么出众,但他却带给我们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和影片,他用最朴实无华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所有人。从出道到如今,在其他大咖大起大落之时,他却一直产出这各种高质量影片,最终登上了好莱坞最吸金演员的宝座,他就是——马特·达蒙”
都说今年是大片最疯狂的一年,其实大部分没什么看头,都在诠释特效暴力。就连《007》也在口碑与票房背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这一部经典来的有点晚,好在好事多磨,抓住这场盛宴的尾巴,让自己真正的享受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