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持续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快乐。他能让我们感动,也能让我们思考;他常常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他带来哀伤,也带来抚慰;他引发忧愁和内省,也带给我们无尽的喜悦和欢笑。但他从来不会让人感到厌恶……”
——Paul Johnson
莫扎特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迁变,继续聆听莫扎特留给我们的快乐与感动吧......
01《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E-Flat Major, K.364
保罗·约翰逊在他的著作《遇见莫扎特》中写到:“当莫扎特1779年创作出他的<交响协奏曲>时,这不免引起包括他父亲在内的专家的惊奇。这对一个23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尤其大胆的冒险,因为它赋予了中提琴与小提琴一样的地位,一同担任主奏。”这部乐曲强化了中提琴的卓越特性,使得它能够与小提琴真正平起平坐。
1779年是莫扎特母亲去世的第二年。第二乐章中,小提琴与中提琴哀戚优美的对话,仿佛一老一少两人之间的交流,十分动人。
02《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448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准确地说是“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第二乐章)效应”。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听过这首曲子后智力测验成绩会提高,而且它能降低“顽固性癫痫症”的发作几率。或许是因为它独特的节奏能够影响脑波,从而让心情更加平稳吧。
无论它是否神奇,仅把它作为一首好听的钢琴曲来欣赏,将古典音乐融入到生活中不是也很好吗?
03《D小调第15号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No.15 in D Minor, K.421
海顿是“弦乐四重奏之父”,他沉稳、典雅的音乐风格影响了莫扎特的室内乐风格,但同时又丝毫没有削弱莫扎特天生的活泼欢乐。这是莫扎特献给海顿的六部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部,其中第四乐章非常好听,仿佛是在描绘一位跳芭蕾舞的女演员——从踮着脚尖出场,到优雅地加快舞步,再到轻盈地转圈圈,惟妙惟肖,十分迷人。
04《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在电影《莫扎特传》(Amadeus)中,萨列里佩戴死亡面具来到莫扎特住所的那一段,背景音乐用到的就是这部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这是莫扎特为数不多的带有悲剧性的音乐之一。
*萨列里是音乐史上颇具争议的人,他是最懂莫扎特音乐的人,同时也是莫扎特的“死对头”。其实,萨列里在当时是十分有威望的,不仅是一位宫廷乐长,还是贝多芬、李斯特等音乐大师的老师。影片中萨列里佩戴死亡面具来到莫扎特住所的那一段是虚构的。
非常喜欢由内田光子指挥并担任钢琴演奏的版本,感觉她连呼吸都和曲子在一起。
05《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1 in C Major, K.467
这部钢琴协奏曲写于1785年,那一年莫扎特29岁。其中的第二乐章是我最喜欢的乐曲之一,常常单曲循环。如此喜爱,却一时想不到用什么样的语句来形容它。或许对于美到极致的事物,华丽的言语修饰只会显得多余,更适合用心静静地欣赏吧。
06《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3 in A Major, K.488
这是一部A大调钢琴协奏曲,它的第二乐章“柔板” 采用的却是升F小调,这是莫扎特唯一一次将这个调性用作一整个乐章的主调,因此非常独特和非凡。还记得上篇文章分享的欢快明朗的第一乐章吗?第二乐章则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忧郁的情绪,令人深受感动。
07《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Le Nozze di Figaro, K.492 “Overture”
莫扎特创作音乐的过程常常用“毫不费力”来形容,然而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其花费心血最多的,据说这部歌剧也是莫扎特的本性在音乐中的体现。有意思的是,因《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大获成功,导致当时的皇帝约瑟夫二世曾下令禁止“掌声过久”(以免自己过晚上床睡觉)。
08《魔笛:夜后咏叹调》
Die Zauberflöte, K.620
“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
没有人比莫扎特更严肃地对待音乐,也没有人比莫扎特开了更多的音乐玩笑。这首咏叹调的全名是“地狱的复仇之火在我心中燃烧”,它的曲调实际上更适合由长笛来演奏,女高音唱出了如“魔笛”般轻快跳跃的音符。《魔笛》中的夜后是一个邪恶的坏女人,但她的这首咏叹调却被写得如此华丽动听。莫扎特在折磨她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对她的宽容与仁慈。
感兴趣的话还可以读一下《遇见莫扎特:从神童到大师的音乐人生》(Mozart:A Life),作者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
用他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在他努力工作、以最高水平的专注度不断进行创造的一生中,有不幸,也有许多失望,但他的精神始终激昂。他爱他的上帝、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以及最重要的,他的工作(他将之视为自己侍奉上帝的方式)。愿上帝保佑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