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总觉得自尊和自信是等同的,今天读了《恰如其分的自尊》才知道自尊是包括自信的、自爱和自我观。
自信
自信接近于我上篇的《自我效能感》,自信与不自信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很多自信的人,其实只是外表表现的有自信。
有时间对于一件事情,我觉得有自信可以做的很好,可结果往往不是好的。我再想明明我有能力做到很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原因是我只看到这个结果,表面是自信可以做到,可却没有做到任务分解,不知道怎么去分,或者分的不够准确,导致在完成分解任务上没有做到很好,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
自爱
曾经在一本心理学书上看到这么一件事情:15岁的女孩子跟不同的男人交往和夜不归宿,其实最后问她,她并不是真的喜欢跟他们上床,只是这样觉得他们才喜欢她,她没有办法拒绝别人。根源是从小家庭严重缺乏爱,长大后为了所谓的一点点的“关怀”,即使付出自己的身体也想留住。
因为缺乏家庭的爱而导致的缺乏自尊是最难补救的,称之为“人格障碍”,也就是说病人和人相处经常会发生冲突或者很难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
自爱是无条件的,就是内心深处有声音告诉我们,我是值得爱和尊重的。
自我观
我们看待自己的目光,评估自己的优缺点,无论是否正确,重要的是个人对自己的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说,主观占绝对的优势。
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一部分的人群,别人对他的评价非常好,人长得不错,家庭条件工作也不错,在别人看完很完美的人。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行。
原来我想自己是个乐观,积极的人。今天才发现我是个消极的自我观的人,因为如果遇到长期的障碍或者暂时不能跨越的困难,我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自尊的这三大支柱相互依存相互限制,自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尊重自己,爱惜自己)无疑会让人对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有愿景)接着会对自信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