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每天都认真读书,上课认真听讲,放学认真写作业,复习功课。但是成绩总是处于中下游水平,怎么努力都进展有限。
连续几学期之后,家长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认为他可能是智力平平,不是读书的料。
这样的学生在每个班都有几个,你有过这样的同学吗?或者你就是其中的一员?
小明真的是因为笨才学不好吗?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观点看,小明不一定是笨,更可能是有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有很多方面,就小明来说,可能是元认知出了问题。
元认知是谁?
简单来说元认知是观察自己怎样思考的思考。很绕口是吧?一个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学习过程,如何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调节控制,使其有效的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过程,就是元认知。是比基本认知更高一级的认知活动。
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两部分。
一 元认知知识 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是人类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怎样起作用和互相起作用的问题的认识。
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分析认为元认知知识主要分为三类:
1个体元认知知识,举个例子,小明擅长的科目是什么?不擅长的科目是什么?兴趣爱好又是什么?
2任务元认知知识,小明要学哪些科目?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这科目与之前学过的科目有什么共通点和不同点?
3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小明要如何达成学习目标?制定怎样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能顺利达成目标?如何评价设定的策略是否有效?策略出现偏差如何调节?
从小明的学业表现,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小明对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些问题,他甚至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只知道呆板的服从指令。
二 元认知体验 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可能感到在将要进行的一项认知活动中会失败,也可能感到自己在以前进行的某项认知活动中做得很成功。一般来说,多数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后,会体验到愉快的,积极稳定的情绪体验。而学习障碍儿童即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也比较难产生内在稳定的特质归因,也就是不认为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从而难以体验到积极愉快的正面情绪。
从上述可以看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正在动用过元认知,每当我们对自己思维过程和习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就是在使用元认知。有时,我们遇到比较麻烦感到困扰的任务事件时,我们会下意识的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执行任务的过程。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自己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观察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得失,就是在动用元认知。
元认知是发现和调整错误思维,改进思维能力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
但是,每个人运用这种元认知的能力很不同。像上面说的小明,很显然他元认知的能力很弱。否则他就应该在付出努力之后有较大的进步。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他犯了用表面的勤奋遮盖懒惰的错误。
如果小明的父母能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不会片面的给小明下出不是读书的料这个结论。而是对小明进行相应的元认知思维训练,反复训练后,小明就能熟练运用元认知,进而大幅度的提升学习能力乃至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