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行动,却把热爱挂在嘴边的人都是不自知的言行不一。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写作。
是吗?有没有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
……
如果口头说说就能表达热爱,那么这样热爱似乎太廉价可欺了。
一切从行动开始
“如何用5个月在简书涨粉2.8万”
你有曾经被这种内容鼓舞吗,甚至在鼓舞后发誓要日更写作,分分钟钟实现实现屌丝逆袭吗?
你有吗?不过我想我是有过的,不仅写作,阅读一本书、书写一篇文章、修炼一个技能……我们每天都在努力,这很好,可惜原来你的努力背后都是所谓的妄念。
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努力,迟早被所谓的妄念吞没,你会在意世界的变化甚于对自己的体察,久而久之也许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
用你以为的你自己去实现不可能实现的你自己。结束这一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行动”。 与真实的物理环境进行交互,收获对真实自己的认知,并且找到你想成为的自己的样子。
最难的是开始那一下,就像写作,也许开始头5分钟,你会难以进行,但是写着写着,你会发现你能写的比你以为你能写的要多的多。不仅仅是你在开始前能用提纲规划的那么多,还有更多来自于潜意识的自然流淌,因为写作得到了合理的释放。
如果结果只能用来展望,却不能实现,要么抛弃所谓的幻想,要么用行动去尝试实现。也或许根本没有选择,其实你只有去行动,因为不被行动打脸,你还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这一切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去做。
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不要在意写作带来的结果,请用行动享受写作本身,然后在行动过后不断调整并确认写作对自己的真实意义。
事实上每一个写作者,在需要提建议的时候,第一句总会是“多写,多写……”
双向沟通的意识
“如何通过点评文章提升写作力”
李笑来老师在《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一文中,提及一个观点:写作是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表达。
当众讲话、公众写作,基本上是个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游戏。
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能拥有多少读者。
当然你可以说你根本不在意读者的数量,我就是追求自我表达,但是真正的沟通的实现就是建立在理解和接收上的,不仅写作,还体现在一切的表达环节。
如果对于写作你要进行刻意练习,最难的就是收获反馈的环节,你没有理由让别人花时间阅读一个刚刚开始写作的人的不成熟的作品,甚至在阅读后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这个时候点评别人的文章,是一个极佳的刻意训练的机会。你对自己的文章或许会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难以自我反馈,但是你可以解析别人的文章,用别人的文字总结文章写作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坑。
当你指出别人有这个毛病时,难道你还好意思自己犯这种错误吗?成功的因素难以尽显,但是失败的坑却可以被总结(逆向思考)。同时我的失败难以成为我的成功之母,但是别人的失败则可能是我的成功之母。因为我们解释成败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
你想学习写作,主动分析别人的文章,其实是赚到了,你不需费心写一篇,却可以收获一俩个或许是写得好的方式、或许是可能会有缺陷的处理。
选择一位你喜欢以及信任的作者,持续点评他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一方面你可以获得一个导师,通过不断阅读他的文字领悟他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点评锻炼写作力,感受对方写作的优缺点,同时可以把点评当做一个完整的表达过程,练习 “FFC赞扬法”和“三明治谈话法” 。
喜欢写作的人,往往会有自己喜欢的作者。
获得时间的加持
“如何不痛苦地100天早起跑步”
早起、跑步、写作有什么共同点,我个人觉得是做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持续坚持的人,往往收获巨大,同时可以获得别人的肯定。
用持续行动构建起来的势能,是最难以突破的竞争力,因为持续行动意味着时间的加持。知识、技能可以快速习得,但是时间上的积累没有任何人可以走捷径去突破。
每天持续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有意义、可完成、有挑战,然后只要把结果交给时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督促自己不断去完成。当你有机会完成了100天、1000天……你在过程中积累的行动力以及自信心一定可以帮助去更好的自我实现。
写作并不难,持续稳定的写作却是困难的。开始第一步如何迈出、稳定输出如何实现、受到挫折如何恢复、不被认可如何坚持、感到无聊如何调试、忘记初心如何回归、遇到瓶颈如何突破……
只要在时间的路上不断前进,你就必须不断厘清自我、调试任务、重塑自我。 接受时间的塑造,而且是更长周期的全面突破,不再因为一时一日的困难与失败就一蹶不振。这一切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一个不断用行动调整认知的过程。
也许有一天那个喜欢写作的你会停下写作,但那不是因为你做不到,而是因为你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无法日更的人不要轻易说什么日更的坏处,因为没有现实体验的你,从哪里去理解一件事情持续投入到生活这个复杂系统究竟会发生什么。
你总要学会持续做一件事情,如果恰好你喜欢写作,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持续写作确实很难,每天做不到,就每周一篇;写长文不行,就先写卡片;写了没人看,就先把自己写爽。
享受长期安静而持续的投入,从而获得时间带来的加持。
知识管理的闭环
“如何用五维阅读法去读书”
很多写作者在精进写作的同时,会学习读书或者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类写作者。为什么精进写作要学习读书或者知识管理?
我们可以看到分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环节,而写作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很好的方式。同理学习亦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环节,而读书是学习的好途径(人事网书之一)。
读书带来的学习可以为分享带来内容,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写作完成知识显性化的分享过程,促进知识的进一步使用,帮助完成知识管理的闭环;知识管理统摄我们跟知识的关系,努力抛弃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陋习。
当然我们不需要为了写作去读书,但是完成一次阅读,或是高手交流、项目实践,你学习到部分知识,那么就需要进行整理、分享和使用。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分享方式,利用写作加速走通知识管理的闭环。
借用知识管理的助力写作的持续。
训练逻辑的秘诀
“如何用结构让写作流程化”
怎样练习逻辑?三个字:写长文。真正的刻意训练没有任何捷径。
把信息当知识,把收藏当学习,把阅读当思考,把储存当掌握——最后发现所谓的学习,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一开始我们会积累思考模型,黄金思维圈、5W2H、SCQA、故事模型、英雄之旅……你会发现即使有了结构化的模型,有逻辑的完成一篇长文写作依然还是很困难。如果你凭借知道这个瞬间就可以逆袭别人练习这个过程,这个能力是多么没有竞争力。
收集资料、梳理逻辑、结构表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很多人慢慢地丧失了阅读长文的兴趣与能力,更别说去输出一篇长文。
更多的人喜欢“7天学会……”、“21天实现……”,没错我也喜欢,但是可以被轻易逆袭的能力不能成为竞争力,沉溺于对速成的追求终将一无所得。求快不配做高手。
尝试去写长文。尝试调用积累的思考模型,让思考工具真正帮助你完成逻辑思考;尝试梳理自己对某个事件的态度,让独立思考成为生活的主线。
写长文是一种表达,表达的前提是理解和分析,表达或许有套路,但是理解力和分析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的表达作品必然有着合理的逻辑,不仅文章,还有PPT、手绘笔记、演讲……
借用表达的成果可以反向评估个人的逻辑思考水平,同时表达的过程需要不断调用理解力和分析力,不断进行逻辑训练。所以选择一个表达途径,让这个表达过程成为你个人带有反馈的刻意训练,训练自己的逻辑水平。
如果这就是训练逻辑的秘诀,你愿意保持刻意训练吗?
你需要作品声音
“如何用写作打造个人品牌”
能不能成功打造个人品牌我不知道,但是每个人都需要作品声音是肯定的。
就像不能坚持写作的人,依然可以把热爱挂在嘴边一般。你说了什么不能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人,但是你做了什么却可以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作品是你最好的自我介绍。
以前我觉得写作可以交朋友,通过自我表达获得同频的读者朋友。现在我才发现原来不只是朋友,同过文章收获配偶、合伙人的大有人在。当我们的微信号里陌生人开始多过熟人,我们会发现生活也确实在变化。
古典老师在《跃迁》一书中提到时代溺水者,其中一种就是无法与陌生人协作的人。从熟人时代到陌生人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与陌生人协作,而这种协作的前提是作品声音。 作品声音就是可以替你做自我介绍的内容,当然也不局限在写作。
开始行动很难,持续行动很难,完成行动也很难。把一件事情OVER并且输出可以展示的成果,利用作品声音实现边际效用递减,持续产生影响力。
也许你会说你是明白的,就是没有去做。OK!你说了什么不能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人,但是你做了什么却可以证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真的还没有明白,承认吧,至少承认还有机会修改。
你拥有让陌生人快速建立认知的作品声音吗?
写在最后
- 不要轻易说什么热爱、喜欢、感兴趣,努力用成果表达自己。一来你没有那么精力关注那么多事情、崇拜那么多人,二来安安静静为自己做些什么总是不会错的。
- 写作让人认可或许挺难的,但是让自己嗨还是比较容易的,拒绝自嗨什么的忠告对于没有写作习惯的人来说可以先缓缓。
- Markdown真的很有意思,知识管理的流程图我在写的时候就是用Markdown的流程图功能完成的,可惜简书的Markdown不支持,只好找了一张。Markdown关于代码高亮、To-do List、流程图、序列图、甘特图、表格、数学公式的书写功能都证明了这是个是工程师创造的语言形式。
- 这篇文章其实是作业~
一切从行动开始,双向沟通的意识,获得时间的加持,知识管理的闭环,训练逻辑的秘诀,你需要作品声音。
如果有一点对你有点用,我会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