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春晚的舞台上,很多语言类节目都是靠模仿、讽刺残疾人或病人当作搞笑桥段来逗人发笑的,而且,也确实有那么多人很配合地大笑,并且乐此不疲。
这里边最著名的,当属赵本山先生。在他和他的搭档们模仿的对象里,最常出现的是脑血栓患者,其次就是精神病患者、肥胖者、盲人、脑袋不太灵光的人等等,当然也包括肢体残疾的人。
在很多年里,虽然一直有抗议和反对的声音,但很多人仍然是赵氏作品的踏实拥趸,对此类情节对残疾人或病人造成的伤害不以为然。现实中,不尊重甚至公然嘲笑残疾人的现象,并不少见。嘲笑者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大多数残疾人确实处于弱势地位,你嘲笑人家,人家也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如果碰到位血气方刚的,你的嘲笑也未必不会换来一顿残酷的教训。
春秋时期发生在晋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战事,就与嘲笑残疾人有关。
晋景公八年、齐顷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晋国大臣郤克出使齐国。
郤克家族在晋国世代为将,地位相当显赫。不过,家庭出身虽好,自己的身体却有点缺陷——偻。所谓偻,就是驼背。所以,郤克的样子,大概就像后世那个著名的驼背的人、被称作刘罗锅的刘庸一样。两人身世也差不多,刘庸也是出身名门,父亲是清初名臣刘统勋。
驼背并不影响郤克领兵打仗,毕竟,古代真实的战场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兵对兵将对将,为将者也要亲自上阵杀敌。多数情况下,大将并不需要亲自出手,有个会出谋画策、指挥若定的脑袋就行。
郤克此次出使目的不详,史书上没说,说明不太重要。大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彼此之间合纵连横,使者出使已成常事,一般的出使不记也罢。
重要的事情是,这次出使郤克遭到了嘲笑。
说起来,事情也是够巧的。郤克由晋国来到齐国时,正碰到鲁国和卫国的使者也刚刚到达齐国。而且,更巧的是,鲁、卫两国的使者身体也都有些缺陷——鲁国使者是个瘸子,卫国使者则少了一只眼睛。
齐顷公特意安排三国使者一起入宫,接受他的接见。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安排了三个经过精心挑选的人,担任三位使者的引导员。这三个人,一个是驼背,一个是瘸子,一个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不用说你也知道,肯定是驼背的人引导郤克,瘸子引导鲁国使者,独眼的人引导卫国使者。
齐顷公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羞辱三国使者,而是为了博他老妈萧桐叔子一笑。
贾宝玉拿出扇子来让晴雯撕,是为博晴雯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博褒姒一笑,概括起来,都是博自己心爱的美人一笑,齐顷公却不然,他博的是老妈的笑,抛开别的不说,齐顷公还真称得上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呢。
可惜的是,孝则孝矣,从儒家的伦理来看,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置宗庙社稷于不顾,其实是最大的不孝。
齐顷公成功了,躲在帘子后面的他妈看到三个引导员引着三国使者上殿,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郤克上殿之前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等到觉出不对劲的时候,萧桐叔子女士已经在帘子后边大笑起来了。
贵族到底是贵族,郤克当场不动声色,拜见完齐顷公之后立刻返回晋国,并在渡过黄河时发誓:不是报,不复涉河!——此仇不报,誓不再次跨过黄河!
盛怒之下的郤克回国之后,立刻向晋景公请求举兵伐齐,但遭到了景公拒绝,理由是“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小事一桩,不值得兴师动众。
郤克并未放弃,他默默地等了三年的时间,终于等来了机会。
晋景公十一年,齐伐鲁、卫,鲁、卫向晋求援,晋派郤克等人率兵与鲁、卫共同伐齐。结果,齐国大败,齐顷公割地求和。
割地求和本是当时通常的规则,但郤克却不答应,他只向齐顷公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必得萧桐叔子为质”,把你妈交给我,让我带回晋国作人质。
故事的结局,不是萧桐叔子做了人质,而是郤克放弃了这个要求。这一方面说明齐顷公确实是位孝子,江山可以割给别人,老妈坚决不能给别人;另一方面也说明,郤克虽然一记仇就记了好几年,但一旦与自己国家更大的利益相关时,报仇的方式就是可以商量的。
齐国派来的使者是这样对郤克说的:萧桐叔子是齐国国君他妈,齐、晋乃兄弟之国,所以,萧桐叔子也就相当于是晋国国君他妈,既然是自己的妈,呆在哥哥家和呆在弟弟家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还是让她踏踏实实呆在齐国吧。如果晋国不同意,非得把咱妈带走,来来来,咱们再打一架试试。
这一招,跟几百年后刘邦对项羽说的那番话差不多。当时,项羽要把刘太公扔锅里煮了,刘邦说,煮就煮吧,别忘了分一碗肉给我吃,不过,咱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把咱爹煮了,这事儿合不合适,你自己看着办吧。
齐国虽然败了,但此时的齐国可是刚刚经历过齐桓公霸业时代的齐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此前败了,可是再打起来,胜负其实很难预料。
更重要的是,齐国也已经知道了郤克心里的委屈,委屈一旦说出来,心里就好受多了。而且,郤克等人也不想再战,于是便答应了齐国要求,齐国割地,晋国退兵。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