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8
说起电报大楼,这里先引一段百度百科:
北京电报大楼坐落在西城区西长安街11号,是中国第一座最新式电报大楼,是当时全国电报通信的总枢纽。1956年4月21日北京电报大楼动工兴建,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生产。北京电报大楼的总建筑面积20100平方米,总高度73.37米(主体部分共6层,高为32.5米),总长度101米。大楼俯视为“山”字形,楼上装四面塔钟(钟的直径为5米),气势恢宏,是人民邮电事业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电报大楼的钟声曾是新中国、新北京的重要标志,其营业厅曾为亚洲最大的电信业务综合营业厅。
以前每次过长安街,经常会看见这个大楼,印象里第一次问父亲,这个楼是干什么的。
父亲说是打电报的。
现在想想,打电报这个词真是生动。打电报,拍电报,生动地把这个操作动作描述出来了。
父亲回忆了一下,当时老爷爷走的时候,他去电报大楼,给外地的姑奶奶打电报。
电报是按字算钱,要字斟句酌。最后的电文大概是:
父病危,速归。
短短几个字,言简意赅。
中学语文课上,电报作为书信、启示一类的应用文,是要专门考的。
填写的格式,语言如何组织等。
可惜的是,我这一代,就已经没有发过电报,甚至没有进过电报大楼了。
自从有了固定电话、BP机、手机,电报就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很多记忆停留在了《英雄儿女》中王成背着的大箱子。
话说回来,当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时,他并不知道地球外面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为什么他会要坚持发明被所有人认为会射向宇宙深处,永不返回的无线电报呢?
个人微信公众号,请搜索:摹喵居士(momiaoj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