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一本《心灵鸡汤》引领了时代的风潮,一时之间《读者》《知音》也风行天下。各类鸡汤文章满天飞。鸡汤文以小见大,从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总能拨动人们心中最软弱的那部分。这使得鸡汤文广为传播。
然而到了今天,这类的鸡汤文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鄙夷。
在这些人看来,鸡汤文的模式就是讲一个故事,再阐释一个人生的道理。你要坚持100天啊,你不要做无谓的坚持要学会改变啊;你要努力啊,你不要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啊;你要树立目标啊,你要适时调整方向啊……一个点,它可以讲出一大堆有道理的话,而相反的那个点,它照样可以自圆其说,而且头头是道。它总是充满着关怀,能触到人性的G点,说到你的心坎上。
除了这个问题,一些鸡汤里的故事也有许多的坑。
那天看稿子,稿子是一本励志类的,很多内容就属于鸡汤。其中有一篇讲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老鹰要想活到70岁,必须在40岁时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等死或者重生。而重生的前提是将嘴巴、爪子、羽毛全部换一遍。这种更换不是自然脱落后的更换,而是主动拔毛断喙。这相当于人被生生活剥一层皮。经历了这样的自我磨难,老鹰才能获得重生,让生命得到加倍的延长。
↓↓较为完整的故事点这里↓↓
这个故事是用来论述“人要成长,就要挑战自我”这个观点的。抛开故事的真伪,用这样形象的故事来说明,广大吃瓜群众是喜闻乐见的。但我对这个故事产生几分怀疑。
本着求知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原则——咳咳,好吧,主要还是好奇——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想看看下这是到底是哪里的神兽,结果在果壳网发现一篇文章,让这件事变得十分有趣:
↑↑点击链接,发现真相↑↑
看到谣言粉碎机,你应该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马旦,这故事谁编的?这不是纯捏造嘛。
还有个故事流传甚广,就是温水煮青蛙。这句话的知名度比上面老鹰重生的大得多。甚至你我在写东西、表明观点时都曾经用过这个说法。用这句话警示我们,不要沉湎于固有的状态中不思进取。温水煮青蛙,青蛙会变水煮,似乎已经成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一下子整个人都不好了有木有?
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鸡汤文的口碑江河日下,越来越多的人对鸡汤文嗤之以鼻,觉得这种鸡汤没营养,甚至还容易中毒。
然而,鸡汤从此真的一无是处?也不尽然。你有没有发现其实鸡汤文很受欢迎?为什么好多人爱读鸡汤文?鸡汤文里有没有隐藏着写作的套路?我发现有人就从鸡汤里提炼了两个写作的技巧。
两周前参加了“选择自己”举办的写作训练营,主讲是弗兰克。招生广告上是这样介绍他的:
十年前,他是一个从来不会写超过500字的理工男,现在是外企资深项目经理、在行行家。2015年他写了30万字,成为靠写作月入3万的斜杠青年。2016年,通过总结写作思路招收学员收入了20万元人民币,随便一篇文章就能得到几百上千的打赏。
在训练营中,他反复强调,写作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故事+干货+人情味
你发现没有?故事和人情味不正是鸡汤文的两大法宝?这个公式中去掉干货不正是一碗地道的鸡汤吗?
鸡汤文虽然让人“然并卵”,可他们全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而且都能从人性的弱点来打动你。只要再加上一点点干货,不就是我花钱要学的东西吗?
鸡汤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善于发现善于学习,鸡汤也能学到好东西。以后再遇到鸡汤,倒掉可惜,不妨喝它一口,就着一些硬菜,也是一顿佳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