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位河南考生被北大三次退档,这无疑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不仅将北大推上了风口浪尖,更是引起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深度思考。今日,事情有了结果,北大最终补录那两名河南考生。
100多分的差距,这是直接原因。可是摆在国家专项政策面前,它应该被认可。难道只有分数能够衡量一个人,去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
河南招生办也不是因为考生是贫困生,他们是在履行职责,是在履行“高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原则,对每一位考生负责。是真正的用心,不管一次无理退档,还要坚持投档。这是每个省招办需要学习的,不要让考生留下遗憾。
诚然,北大无疑是破坏了国家专项计划政策,为自己处在风口浪尖留下了由头。政策是摆在那里,严格的程序,北大应该遵守是对它的尊敬。如果把分数挂在嘴边,是作为中国顶级学府应当有的作风吗?给考生一个机会,也是给北大一个希望,给社会一个榜样。
能够被录取,可以说是这个学生的运气好。可以有这个机会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去登更高的山峰。
其实这不应该说是录取的漏洞,作为19年高考考生,经历过填报志愿,被录取。我的第一志愿的学校按往年分数,对我的分数来说,我是根本考不上。而最后的结果是我被第一志愿录取了,查看投档线和辅助排序,我的分数与它一模一样,按录取原则表明,我就是那个最后被录取的。运气使然,难道不是吗?我估摸着,可能是今年相对往年,填这个学校的学生较少,分数也不高,按它的招生计划,我就被划入其中了。
有些情况谁也说不定,但政策摆在那里,是给我们去遵循的,这无关分数的公平与不公平,难道这些已满足的考生,是真的公平吗,谁也无法知晓。一场考试决定不了一个人的能力,它只会微微改变你之后的命运。
这仿佛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因为政策有这样的可能性。不是今年发生,以后也会发生,说不定已经发生过,只是没有北大这样的名校来引起关注。这是给每个高校一个教训,给人们一个警醒。
教育是一直不断前进,国民教育水平也在不断随之提高。人们还在不断反思,教育用什么衡量才会更加公平。可我认为应不忘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