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穷”是一种病。
我当时第一个感觉是,“丑”虽说是一种缺陷,但至少不满意还可以去整形医院弥补。而把“穷”当作一种病的话,且不是无药可救!
不过最近看了一些关于金钱的书籍,发现这种“病”也非不可治,一旦我们正确意识到对于金钱的误解,拒绝匮乏,活出怦然心动,“贫穷”这种病是会有尽头的。
金钱观的三大误解
1 “ 总被金钱牵着鼻子走 ”
以前读书的时候,班上很多女生喜欢传阅亦舒的小说。大概是都憧憬着拥有她笔下女主角的美貌、独立与智慧。那时候我也喜欢把一些觉得妙的句子摘抄下来奉为圭臬。当时,【喜宝】是比较热门的著作——喜宝,一个美丽的女孩,从小跟着被抛弃的母亲一起生活,颠沛流离,受尽物质与精神的折磨。在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跟她说,喜宝,如果有一天有人用钱砸你,你不要哭,你还要把这些钱一张张捡起来。
所以当勖存姿与喜宝的第二次见面时,便提出要她做他的女人。
他说,我知道你需要钱来完成你的学业,而我需要你。这就是交易。
喜宝冲出了他的别墅,又折了回来。她说我刚才离开没有别的,只是因为你的钻戒太小,不足以诱惑我。
当时我们的三观大部分情况下还只有对错、黑白,看着这一幕打心底觉得世俗恶心,忍不住唾弃,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拜金的女子,她居然还能厚着脸皮返回来接受这场交易,她简直是在玷污爱情两个字!
现在看来其实这种金钱至上的观念又何尝不随处可见呢?
用未来职业是否光鲜体面来选择一份专业,用资产的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用商品价格来判断是否是自己需要....
很多场合,我们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忘了金钱只是为了方便个人和群体之间进行物质或者服务上的交换的工具。而忘记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喜欢什么?我需要什么?”
“ 金钱如穿鼻铁环,随心所欲地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只是我们已经忘了,其实我们本身是它的设计者。”----- 马克 · 金尼
2 “ 仇富 ”
第二点仇富,这让我想起哈维·艾克的亲身经历。
他曾经有一次在圣诞节时,开着一辆黑色的捷豹跑车,前往一个低收入区的慈善机构送火鸡。当时有四个看起来脏脏的家伙躲在他后面那辆小货车旁边,毫无征兆地突然对他的车开始打起篮球,并把啤酒瞄准他的车扔过去。这一系列的举动造成了大大小小的凹洞以及划痕,他以为只是突发事件,仅仅只是小朋友的恶作剧。
并没有在意,但是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他前往另一个低收入区。第三次,他决定租一辆普通的车开往,这次很神奇,车确确实实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且大家对他还算友善。
以上这个例子是典型的仇富,但是这种心理也不仅仅只是出现在他口中的低收入区。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存在这种不好的心态。
比如很多人也习惯性用“富二代”类似这样的标签去定义一群人,然后无论别人做出什么样的成绩,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个标签贴上去,“不过因为是富二代!”盖棺定论,忽略他们其他所有的特质,这种片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仇富的心理;亦或者对于一些年轻女孩的成功,总会有人背后说三道四,是不是跟某某领导有一腿,或者是不是被谁谁谁包养了......
“仇富”这种心态其实有点病态,这种心态的人通常他们的思考模式很单一,“有钱+女孩”=“小三”,“有钱+男孩”=“富二代”......这种心态会阻碍个人发展,眼光会变的很有偏见,分析问题总是很片面,找不到最关键的点,同时也会自动切断很多可能性,导致一个人在“穷”的境地里反复。
“如果你憎恨别人所拥有的,不管你是用什么方式,态度或形式来表达这份憎恨,那么你就永远不可能得到它。”----- 哈维·艾克
3 “ 热衷于免费的东西 ”
现在可以说是知识付费的黄金时代,渐渐大部分人有了为知识付费的意识。
而有人恰恰觉得,互联网时代所有东西都能够自己搜索到答案,为什么要付费。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问题是答案如何找?
互联网信息杂乱,信息来源不一。先不说找要花多少时间,即便你找到了,还要花精力去鉴别哪个答案更正确。时间成本去了,精力花了,得到的结果确不尽人意。
记得有一次,我在群里头有提到在学xx课,此时立马有人加我微信,然后私聊我,先是寒暄两句:“刚刚有看到你说你在学XX课,老师讲得如何?觉得怎么样?“我第一次被套路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地说自己的感受,还推荐说你可以先看看什么书了解一下。”接着对方问我:“你能给我分享一下课程音频吗?或者PPT也可以?笔记也行。”我甚是无语,一个我们不熟,二个我凭什么给你。
姑且不说这种金钱观有多大问题,我只是想说一个付费项目,并不只是单纯的你购买到的东西。很简单的逻辑,网上购买衣服和线下购买衣服的差别在于服务,一个人学习和一群人学习的差别在于氛围.......
如何摆脱成见,从内在开始富起来
“ 如果你想上升到更高的生命层次,就必须放弃一些旧的思考和存在方式。”----- 哈维 · 艾克
1 " 杜绝匮乏感 "
其实上述很多例子引起的关键点在于“匮乏感”。
拥有匮乏感的人通常认为地球的资源有限,不够我们所有人使用,无法维持每个人的生活,总有人被淘汰出局。有点类似于我们玩过的“抢凳子”游戏。
这种心态和书籍《稀缺》里提到的“稀缺心态”相似,这种心态会使得人的带宽低,同时也会产生焦虑和压力。
而物质贫乏对人的心理压力,就会让人陷入一个贫困的思维陷阱。同时也会导致人变得自私、嫉妒心强——个人变得物欲,则总是想要为自己谋取利益,总是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认为“金钱至上”。如果国家变得自私,则会为了获取其他国家资源而把其他国家人民的健康,安全置之脑后。
2 "保持充裕 "
想要脱离“穷”境,首要目标是从内在富起来。
关于内在富起来,不妨先从活在每一个当下、并与他人分享开始。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问自己两个简单的问题,我身上拥有什么?我可以给予别人什么?
只有我们把眼光放回自身,集中在既有的资源上,才能够感受到上天慷慨的赠与。
关于金钱的误解,都要从改变心态开始!
祝福他人,热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