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早起第200天,长这么大还没有主动地持续做一件事做这么久。没完成之前,觉得是了不起的挑战,不可逾越的高峰。做到了之后,才发现内心除了有一小丝的欣喜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平静与淡定。因为你的眼光落在了前方更高的山峰。人,就是这么贱,哦不,不容易满足。
这3点感悟几天前在一个群里做了分享,今天200天,第2个百天计划完成,接下来开始新一轮的百天了。今天拿出来给过去的一百天一个交代。
1、莫把早起当习惯
我觉得习惯是一个容易让自己掉进坑里的一个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习惯的定义为
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当把某件事当作一个习惯来培养时,我会给自己一个设定,即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件事自然就能做成。这个设定带来的结果是:我不需要太去努力,不用太耗费精力去琢磨它,甚至不需要跳出舒适区,不需要一直去学习怎么去适应它,调整它。进而导致的后果是一段时间过后,当初雄心勃勃的那股劲头过去,三分钟的热度渐渐冷却,做这件事的动力开始不足,困难与妥协开始浮现,终于在某一天,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于是,你归结于自己意志力太薄弱,埋怨自己三分钟热度,恨自己这块铁不成钢。
现在流行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之类的观点,我觉得就是一种误导。
想想吧,高中三年,1000多天,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上早自习的莘莘学子们,有几个到了大学依旧保持了早起的习惯了?有几个能做到早上6点钟起床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吧?
我们要把早起当作一项技能来培养!
为什么要把早起当作技能来培养呢?因为在早起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赖床,或者早上起来了,白天困倦不堪,或者起来了不知道干啥。
这么多的问题就像我们电脑系统中的漏洞一样,只能通过早起这件事情来逐个打补丁。而在逐个攻克遇到的难题后,这项技能才会被打磨的越发纯熟。
记得小时候学骑自行车,那时农村里基本都是二八大杠,当时自己的个头还没有那辆自行车高,但是就靠着一股劲头,加上当时小伙伴们都在学,而且有人提前学会了,骑着车子晃来晃去,于是放学后大家都一窝蜂的推着车子在路上学,那时父母很少有时间去教,愣是靠着自己一点一点地摸爬滚打和小伙伴间的互相交流,把这项技能给学会了。记得那时,夕阳西下,一个少年,斜着身子,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扶着横杠,一只脚在横杠下面蹬对面脚蹬,滑行几步,另一只脚趁势蹬上另一个脚蹬,颤颤巍巍,驶向玉米地里偷,哦不,摘玉米。喏,just like this!
当你把一件事情当作一项技能时,你会调动你全部精力全部智慧去学习它,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中途遇到的困难,直至你掌握它。
当你掌握它之后,你也不会懈怠,因为你知道,刚刚学会与熟练掌握之间还差十万八千里。你会不断地想办法打磨这项技能,永无止境。
回到早起这件事情上,赖床是我们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赖床的本质是大脑对自我的妥协。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提到人脑有两个系统,一个快系统,一个慢系统,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有一章也提到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来控制自己的大脑。
后来看《暗时间》也提到类似的观点,整合起来就是我们有两个大脑,情绪大脑和理智大脑,或者原始大脑与现代大脑,一个负责快反应,如遇到野兽要逃跑,一个负责慢反应,如遇到难题要想解决方案。原始大脑比较强大,因为进化时间长,现代大脑比较弱小,因为进化时间短,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自己在思考问题解决困难时多利用现代大脑,多避免受原始大脑的摆布。
看到大鱼大肉就胡吃海塞,这是我们原始大脑在起作用,毕竟原始社会有了这顿没下顿,尽量囤积脂肪抵御饥饿才是王道。
赖床也是原始大脑在主导。毕竟,吃饱喝足再美美睡一觉比较符合人性,符合自然。于是,克服赖床成为了你两个大脑之间的斗争,不知不觉间大脑这个操作系统得到了升级,困难得以克服。何乐而不为呢?
2、早起不是一个应用APP,而是一个IOS系统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作一个操作系统,那么早起就像是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装了一个虚拟机,通过早起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搭载阅读,健身,冥想,写作,跑步,英语等APP应用。目前我早起后一般做三件事:跟着KEEP健身,冥想,阅读或写作。
对于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的上班一族,早起后时间归属自己支配的感觉就像是一段躲进世外桃源的生活,在那里你可以无忧无虑,尽情挥洒自己的时间精力在你平时想做却没做的事情,平时想看却没看的书。
当然,要保证这个系统运行正常,是要花一点心思来维护的。早起可能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白天困倦,疲惫,工作效率低下。对脑力劳动者来说,这是非常致命的不良后果。
然而,通过研读《管理精力》这本书,我了解到,人的精力来源于4个方面,即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想想吧,因为早上迟到被领导批评后心情郁闷了一整天,即使你在办公室坐了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下班时是不是依旧感觉很疲惫呢?没错,情感被你耗尽了。
白天的困倦其实是精力管理水平低下的一种表现。我们都知道意志力如同肌肉,用多了会疲劳。其实我们每天的精力也如同肌肉一样,是会疲劳的,要留有一定的休息恢复时间。
拿睡眠来说吧,我们都知道从浅睡眠到深睡眠,有90-120分钟的周期。其实在大脑清醒状态下也存在同样的90-120分钟的周期,叫次昼夜节律。
它掌控我们一天里精力的涨退,生理指数如心跳,激素水平,肌肉张力和脑波活动在循环周期的前段都会升高,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所有数值都开始下降。大约90-120分钟之后,身体开始渴望休息和恢复,并发出一些信号,如打哈欠和伸懒腰,阵发饥饿感,压力增大,难以集中,做事拖拉,胡思乱想,容易犯错。
所以,我们要维护好早起这个系统,就要有效管理精力。
3、早起的驱动力来源于哪?内在 or 外在?
早起到一定阶段,我发现自己内在驱动力慢慢在减弱,表现在即使凌晨4点多醒了,也可以起床,却有些不想起来,这时的“不想起来”不同于之前的赖床,而是内心对于早起的驱动力不足了。
说到驱动力,我自己的体会是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感知到与别人的差距,心生恐慌,引发焦虑,焦虑成为内心驱动力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持续一段时间后,会陷入懈怠的状态,无法长久,或者懈怠一段时间后,看到别人都在进步,开始新一轮的恐慌焦虑循环;另一种来源是自我内在的成长动力,由内而外,持续不断,目前我内在的动力大约有60%来源于焦虑,40%来源于自我成长,如何进一步降低焦虑所占的比重,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开心的是,老婆在我200天的持续早起行动的影响下也开始了早起之旅。早起群里的一位战友也开始进入早起精进阶段,4点多钟早起持续好几天了。
如果,你也想打磨早起这项技能,想安装早起这个系统,想与我们一起早起,可与我联系,我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拉您入群。下一个100天,一起来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