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人类的庇护所,它首先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它更是温暖安全的家园,是安家和安心的地方。三年级孩子降落大地,充满崭新的好奇并承受内在的挣扎,人类先祖是如何在此安家的?这是他们的内在声音。我们和他们一起建造一所房子,体验人类在物质世界的创造力,同时这个过程让他们找到内在的家,安稳下来。
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习的不是建造房子的技术,也不是去究竟建筑的历史与风格、而是经由人类文明中建屋造房的这段经历,呼应与之相似的儿童内在发展,除了外在教育力量的塑形,还需要内在力量构建起属于“自我”的空间 ,如同人类的避风港——家,而家的意义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了人与房子的关系上:从像动物一样寻找自然庇护,借助自然材料,再到发明工具,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建筑物,恰恰映射出了孩子内在发展的历程。让孩子与泥土打交道,遵循物质结构中的法则,真实地活在大地之上;在工作中体验团队的力量,体会大地的给予,孩子们由此学会谦卑、感恩与合作。
【第一周】:引入
问题:从农耕活动的插秧——给秧苗搬家,到我们自己换了一个新校区——搬家!探讨为什么要有房子,要有家?有何作用?——安全、安宁、安心、学习、生活、做饭、玩耍、过年……而孩子们也说,家并不是房子,家长在一起才是家!
在校园各个环境当中观察各种动物的家:鸟巢、蚂蚁洞、蜂巢、老鼠洞……从彼此的分享故事中看到不同动物的家:燕子的家、螃蟹的家、马蜂的家……
我们将其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动物的家》,并由海柔妈妈和海柔编成歌曲。
动物的家
——丁酉班全体同学
深深的地洞是老鼠的家,
翠绿的竹子是竹虫的家,
整整齐齐六角洞是蜜蜂的家
清澈的池塘是鱼儿的家
漂亮的荷塘是鸭子的家
凸起的小土堆是蚂蚁的家
甜甜的果子是小虫的家
高高的柳树是天牛的家
精致细密的网是蜘蛛的家
屋檐下的小泥窝是燕子的家
树上挂的柚子球是马蜂的家
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家
动物们用了他们的智慧,分别采用了编制、搭建,挖洞,织网,直接住四大方式来做自己的家。
人的房子从何而来?——我们回到原始房屋的起点,一开始像动物学习有巢——有巢氏、穴居——燧人氏。
讲述、回顾神话故事中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分别探讨这样的房屋的特点,好处,不方便的地方。期待有更合适的房屋出现。
【第二周】历史纵线
炎帝之后的黄帝的出世,随着黄帝造屋的故事——看见黄狗淋雨,由人的智慧创造房屋出现,并且到不断进步完善。
一开始只有屋顶,人类简单的庇护所出现了。这样的房子,我们研究发现空间没有,要想更多的人可以居住,我们想了各种办法。我们向下
挖洞——半坡村的泥土房子,我们向上支撑然后出现墙壁,空间能由人掌握,最后为了避免雨水的入侵,我们还建筑了台阶。至此,现在我们房屋的雏形出现了。我们的教室就完美的展现了这样的房子到了现在依然还被我们居住使用。
从汉字的字根上,也同样的学习到:入(不怕雨淋,矮小)-厂、广(靠着山崖、高度有了,依赖山崖的地形)-宀(树立了墙面,遮风挡雨、地面平行,雨水进入)-舍、余(抬起地基)-京、宫(地基越高,房子越大越宏伟)
在青田老师的全程支持下,我们分工四个小组把这四种房屋的模型都搭建了起来。房屋从简到繁,从安全到温暖再到美观。
建筑相关的字根及衍生汉字:入-厂、广-宀-舍、余-京、宫(可以在这些房子里面看见原型)
用简易材料,木头,树枝仿造做小房子
【第三周】因地制宜的建筑
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很多不同的环境中生活,每个环境是特殊的,也会造就特殊的房屋与之配合。我们能否认识到特殊性呢?
我们对于不同,有没有响应呢?
在这一周,我们进入世界各地。我们收到来自因纽特的信,根据描述,我们一起畅想那里的环境,生活方式,将自己置身其中,寻找解决住房的方案。
通过讨论,确定了设计的思路,确定了材料。我们利用泥土来制作冰屋的模型。完成模型后,回顾建造的过程。因为因纽特人寻求了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反馈如何才可以成功。所以,我们写了回信,详细地将课堂上用语言总结的内容,写在信纸上,寄给因纽特。孩子们还说,要把我们照片也寄过去,让他们知道我们到底长什么模样。
帮助别人解决了一个问题后,我们又面临了四封不同的来信。依样画葫芦,我们用冰屋的方式,分四个小组。来帮助解决各地的难题。
进入不同条件下产生的特殊房屋,四—五种环境(气候冷热、降水多寡、移动性、附近材料内容、食物等),从分析环境,寻找建筑的材
料,思考建筑的方式,设计图纸,到老师带领一起以一种环境设计相适应的房屋——因纽特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游牧草原帐篷、热带森林的杆栏式建筑、藏羌的石头平顶房。
房屋模型完成后,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分享了各组的解决方案。并且最后整理成一封封的回信。
合作、讨论、分工、小组发表、小组成果展示、文本整理……,这个板块着重实践操作,占用最重要的学习时间。但是,既能够保障实践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保有学习节律,这实在是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我们努力实现了。
成果展示与“竣工”庆典不可缺少,仪式感带来的是对劳动的尊重;孩子们下来后,热切地讨论,那些地方的居民是否能收到我们的回信,是不是还会再给我寄信……给了我灵感,委托柔柔妈妈帮忙选卡寄信。
当我们真切的收到感谢卡,这么长久的工作、劳动被得到肯定,双手捧着卡片,孩子们的眼睛亮闪闪!(插曲,我只惦记着每个同学能否收到,忘记了自己,当孩子们发现只有他们有感谢卡,老师没有的时候,他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老师才是最该有的。没有感谢卡,这不太好!纷纷叫嚷嚷,所以,我留下信封作为纪念)
【第四-五周】真正的劳动+数学的运用
我们让想法落地,哪怕还算不得真正的建筑,但是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做出一个真实的小花台。
在真实中,数学的需求产生了,我们所学的测量,运算,图形……都需要运用到的实际。我们的学习就是生活本身的需求!
在需求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实操、图形到算理的探究,实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带入;有余数的除法(争取进入竖式除法的两位数除一位数);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形、长方体等几何图形知识。
原本的美好想法开始落地;我们修建的花台会包裹着我们的教室,未来会从里面生长出各种美丽的花,装点我们自己的环境。它会在校园保留,成为校园的一部分,所以它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这是多么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