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不会冒犯山东的朋友,我对山东人的最初印象很直接也很简单:不一定都是大汉,且大多为人实、性格刚硬,还很倔强,一旦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似乎全都来自传说中的“山东倔县毛驴村”。包括山东籍女子,素以直率刚烈著称,没点本事最好不要轻易招惹。
后来,随着接触山东朋友越来越多,发现上述印象过于呆板,甚至有失偏颇。事实一再证明,山东人不仅实在,还很热情好客,并且讲究礼数,“好客山东”不是吹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更是名副其实。
说起来很有意思,真切感受到山东人热情好客,竟然来自非山东籍朋友。
2016年初,我从辽宁调到河北工作,新环境新单位,包括熟悉新同事,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个过程中,各种机缘巧合,我很快与山东济南来的新同事们打成一片,他们当中有山东籍人士,但大多只是在山东工作的外省人而已。
让我非常惊讶的是,这些非山东籍新同事的待客之道,遵循的全是山东规矩。比如请客吃饭,一定要讲规矩、排座次,就像水泊梁山好汉们的座次一样,谁主谁宾,谁左谁右,有着极为严格的礼数。
比如,主陪坐主位,副陪坐对面;一客(主宾)坐主陪右则,再往右是二陪……一左一右,宾主错开就座,一客二客三客间穿插安排一陪二陪三陪。
开杯喝酒时,主陪一般先敬三小杯,之后由二陪、三陪发言。这属于集体科目,客人只有喝酒的份,想回敬也不是不可以,但要等到主人及其陪客们充分表达完心意之后。这番操作下来,酒量小的客人往往没了敬酒的胆量,稀里糊涂就被热情好客的山东人给喝醉。
到了山东地界,不管酒局作东者来自哪个省份,统统按上述规矩和流程来,并且无一例外地热情周到,绝对让赴宴者顿生宾至如归之感,倍觉温馨温暖。
无论是2020年11月中旬的山东中东部之行,还是2021年7月中下旬的青岛之行,我和爱人都真切感受到了“好客山东”的真诚与热情。期间,我们住过的酒店也好,去过的饭店也罢,服务都很热情,饭菜量足质优价美,一点不用担心挨宰被坑。
在青岛期间,无意和当地朋友聊起前些年引起轰动的“天价大虾事件”,被告之始作俑者并非青岛人也非山东人,而是东北人。如果这种说法属实,自称老家在山东的东北人跑到山东砸了老家的招牌,实在有些不够意思。
就我本人的亲身体验看,“好客山东”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尤其是山东本地人,那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不仅情溢于言表,还及时付诸行动,哪怕是受人之托,他们一定会竭尽全力、周到细致地尽好地主之谊。
2021年7月,我和妻儿在青岛疗养休假期间,我在漠河边防服役时的老连长得知我到了青岛,专门从莱西开车过来,找了一帮哥们姐们,陪着我和妻儿吃最地道的鲁菜、喝最新鲜的青岛啤酒,还给我带了一大堆土特产,那份真诚和热情,实在让我这个老部下感动。
同样是在青岛,谭军、王国军、孙开波等山东籍老兄热情款待我们全家,无论是到红岛渔村品尝刚捕捞的海鲜,还是到黄岛(又称西海岸)感受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狂野与激情,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好客之道,不得不让人感叹孔孟之道浸润之下的齐鲁大地有多么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温暖。
2021年10月29日晚草于天津河东,11月1日晨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