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辑思维购买了《把时间当做朋友》,才知道笑来老师的存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去年的七月份了。关注公众号后得知,他创建了一个新生大学的社群,里面聚集了很多牛人。和一批牛人在一个社群,不进步应该也很难,就这样付费加入了。但是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行动。社群也强调过:
没有任何工具能直接令人进步。真正使人进步的其实只有两个字:践行。切记:只有行动才能发生改变。
因为行业问题加个人原因,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拥抱互联网,选择了全栈,新生的社群中Xdite老师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由于学费太贵,还是就近选择了一家价格能接受的培训学校,开始了长达4个月培训。
因为毕业后长时间没有学习过,导致学习这项技能基本被废掉了,学习的吃力程度自然不用多说,导致中途有一段时间已经完全放弃抵抗。
笑来老师的专栏其实就是培养如何学习的,我也每天都在看老师的文章,并且在新生大学里购买了Xdite老师关于如何学好编程的语音课程。觉得自己记忆力不好,还购买了喜马拉雅上的关于增强记忆力的课程。。。然并卵,正如笑来老师所说,学了很多,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其实就是没学会。
我的工具箱里,装了一大堆的工具:只字不差的阅读、注意力>时间>金钱、付费就是占便宜、问自己什么更重要、放弃适当的安全感。。。,这些工具中只用过一小部分,其余都是崭新的。
总感觉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阅读文章时候总是略读,跳读,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反正文章都是大白话,读起来难度不大,省掉几个字也不会有影响。回过头来,发现对文章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再次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新鲜就像不曾读过一样。
自己也意识到,注意力>时间>金钱,但还是忍不住的看新闻,玩游戏。
。。。
想到与做到之间竟然有如此巨大的鸿沟,跨越它的唯一的途径就是践行。
反思这半年犯的错误,学的东西很多,但是学习与践行之间有了脱节。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记住了一个概念,就是学会了。然而真正检验是否学会的标准是践行,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把概念刻到脑子里,逐渐的变成一种习惯,最后做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如何践行呢,这周的文章给出了答案:
不愿意践行的原因是:还不擅长活在未来。
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是未来的事情,即便知道对自己至关重要,但还是无法抵挡马上就能兑现的快乐。
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
把未来的好处具体化
笑来老师举例,他的朋友背单词每个20元人民币。那么我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套用在自己身上,如果每学习一个知识点,就是30块钱,一个稍微大点的版块60块钱,这样算下来,应该是自己每个月的期望工资了,自己最终能拿多少的月薪,就和它密切相关了。每天记录下来,看看自己能挣多少钱,学习态度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发生变化,以前只是苦哈哈的学习,现在是埋头挣钱。
使用工具比拥有工具更重要。
下半年,把重心放在践行上。唯有践行,方能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