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人也是一样,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与此同时,每个人的“三观”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最多只是孔子所说的“和而不同”:在大方面一致,细枝末节上人各有异。
何为“三观”呢?通俗理解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近些年来,网络上常见的有“毁三观”、“三观不正”等说法。毁三观就是指那些颠覆大多数人一般看法的人、事或物;三观不正就是指某些人在社会中言行举止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经常听人说“三观不正”,但是大家可曾知道“三观”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一个人的“三观”,主要受这3方面的影响,而且“三观”正好对应着一个人的人生格局和发生高度,很准!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亲戚朋友等身边的人;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三人成虎”,大臣对魏王说:“若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大臣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
大臣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大臣说:“很明显,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得到的一些做人做事的经验和技巧,对事物的一些认知和判断,往往都是从身边亲戚朋友那里听来的,也可以算是从七大姑八大姨、或者某某同事那里道听途说的。
我们若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主见,久而久之,价值观就会被身边人慢慢同质化,变得人云亦云,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照做。比如说,看见身边人结婚生子,自己也结婚生子;看见身边人贷款买车买房,自己也打肿脸充胖子去买。
这就好比被某种无形的“社会道德”绑架了,在不知不觉上车了,要到哪儿去,目的是什么,都是茫然无知的。有些人这么想:反正大家都这样,应该不会错;即便是错了,也是大家一起错,依旧可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但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试想一下:社会若是没有创新和突破,那不就成了一潭死水?多一个人和少一个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说,弱者才喜欢抱团取暖,生怕自己和身边人不一样,力求自己的三观与环境一致。牛羊才成群结队,只有猛兽才喜欢独行!
作家蒋方舟有句名言:“多读点书,要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扎心,也让人醍醐灌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凡事听身边亲朋好友的人,没有自己主见,这种人很可怕,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甚至,老是听身边亲戚朋友的话,很容易误事。比如说创业,你身边人都不创业,都是过安稳的上班工作,因此他们都劝你不要去折腾,甚至向你无限夸大风险,然后再加上一句“都是为了你好”。
但是,关于赚钱这件事,我们千万不要听一个普通人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真有用,他自己就不会过着普通的人生了。如果身边的亲戚朋友谁赚到钱了,谁成功了,你可以适当听取他的建议;否则就不要轻易听取他人的意见,毕竟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很有限。
2、网络;
当今社会,价值观除了会受到亲戚朋友的影响,还会受到网络等社交媒体的影响。前些日子,看到这么一句扎心的话“以前的亲戚都是亲人,现在有的亲戚说难听点儿,就是有点儿血缘关系的路人!”
为什么会早在如今这种现象呢?就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拿来玩手机,看网络上的短视频、直播、心灵鸡汤等等。一个人的日子也可以很充实,因此对亲情的依赖度越来越弱,受亲情朋友的影响也小了。
你把你是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功就在哪里。同理,你经常接触网络,价值观不论好与坏,也会不经意间受到你在网络上面所看到的内容影响。比如说,某些情感大咖专门喜欢熬一些骂男人坏、鼓励女性自私的“毒鸡汤”,许多无脑的人就深信不疑,而且用在现实生活,就会出现一地鸡毛。
现在的渣男和渣女为什么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父母从小教育他们自私的结果,一方面是受到网络毒鸡汤关于“精致利己主义”的不良影响。网络上面有一些负面、不好的价值观,但是他们往往很能触动人们的情感,再加上许多人辨别力差,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价值观的影响。
很多人,把网上看到的东西当成现实,把一些段子手专门编出来的情感吐槽类文章,当作是自己的恋爱指南,把一些营销号以营销为目的发起的“女生生气了,就要送口红”、“清空购物车”来指导自己行动,以及把某些感情类博主说的“腿长,脾气好,会打扮,会疼人,手还特别好看的男生“当作自己的择偶标准”等等。
如果你的思想很容易被一条网络内容而改变,那就说明你根本没有思想,没有稳定的价值观。经常在网络上面获取价值观,那么的你的想法一直在被人左右,你的观点在一直被人影响,你的思想一直在被人操纵。然而,别人根本不会为你负责,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所以说,一个人形成独立的价值观,才是走向的成熟的第一步!
3、读书学习;
上面也说了“多读点书,要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可见读书学习能够增长见识,提高认知,通过独立思考和感悟来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读书学习对人的价值观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古代的先哲圣贤也告诫人们多读书,继而改变自身思想和气质。比如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经典书籍,犹如和许多伟大而高贵的灵魂交谈,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经久不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正确价值观。而且,我们读的书越多,懂得道理越多,视野和格局就越大。因此,读书越多的人,越能感觉自身渺小和无知,继而谦卑低调做人做事。
正如梁文道在《读书的意义》中说道:“读书就是要挑战自己原来相信的东西,颠覆自己的认知。当我们读书越多,越知道自己的限制。”
所以说,我们不断读书,读好书,就是不断继续营养,完善自身局限,纠正自己错误,使得价值观越来越符合亘古不变的“大道”,也能越加接近真理和成功。真正会读书的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结语: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由此可见,光是死读书还不行,还要结合社会实践,多与不同的人交流,增广见闻。这样才能将各种知识串联起来,学以致用,发挥到最大效用。
但是,读书是打牢价值观的根本,若是没有这个根本,光去听身边亲戚朋友怎么说怎么做,只去从网络上面学一些碎片化的知识,喝一些真假难辨的鸡汤,就会是被他人牵着鼻子走,毫无主心骨。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三观”,主要受这3方面影响——亲戚朋友、网络、读书学习,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而且,你的“三观”由什么决定,也对应着你的人生格局和高度。所以说,我们最后静下心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的灵魂,熏陶自己的气质,培养起独立的价值观。朋友们,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