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像

我三个月大时,被母亲从农村接回城里。我对农村的记忆很少,也没怎么回去过,可我的父亲总跟我说,我始终都是从那儿出来的。

土地是村里人最大的事。每家的地都是分好的,田头立上界石,白日里谁也不犯着谁,但人丁少的总是吃亏,因为界石老不安分,喜欢在晚上换个地儿待。

不过农村人总有农村人的法子,拎着个铁杆杆或木桩桩,到地界那狠地往下一戳,一打,一抽,倒上白灰橛子,这种不占理的事儿就少见了。

界石被风雨刻成土黄色,白灰橛子会被黄泥埋着,水牛也会被泥水洗成黄牛。老牛知道哪儿是自己的地,也只管在地里耕着。

家里养着头老牛,牛是陪着父亲长大的,常跟着他到地里犁,看着他在草里滚,瞧着他黏上一身青黄,再去溪里捉鱼摸虾。不过父亲不愿一辈子窝村里——那一辈的人都不愿,于是他早早地离开他的牛,十六七岁就随同村的入了城,后来遇到母亲,有了我。城是年轻人闯的地方,而且得是能吃苦的年轻人,所以母亲为了安胎,回村才生的我。

我三个月大时,随爸妈去了城,但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回村。父亲开着摩托坐前头,母亲护着我坐后头,摩托尾架上是被麻绳绑着的行李,半人高。约百来公里的路,骑着车,得从早开到晚。回乡过节的人很多,我年纪小,记不得他们的模样,只知道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却有着相似的脸。

回乡的路上,能看到山被车道劈出了近乎垂直的斜面,车轮子就抓着这曲曲绕绕的山道道往上爬。翻了山,能远远地瞧见个约一人高的黄底胖石块伫在村口,红料将它刺出村名来。

进村后要过一条长长的小路,路很窄,只容得两辆摩托挤过。路两旁却很阔,田地都被划了界,一块挨着一块,压进眼里。

夜间的田里总有灯光在晃,春节也不例外。冬天的南方一样能种庄稼,但得拿出稠心眼儿的劲,临着晚上仍要打上手电去看几眼。

有时爷奶就在地头,与我们一道回去。爷奶总是沉默的,偶尔会在爸妈的絮叨下应和几句。到了家,爷爷铺着床铺,奶奶端上饭菜,像两头沉默的老牛,守着一亩三分地。

爷奶岁数大,一般过了开春我们才回城里,因为开春紧着开耕的日子,要把土翻一翻才好播种。牛在柴房,临着茅厕,只用一块木板隔着,牛就蜷在这,闲了一个冬天后拉出来犁地。不过我常常分不清田里哪头是咱家的牛,偏生好奇得紧,嘴也就闲不住了。

“爷啊,哪头牛咱家的呀?”

“咱地里犁的咧!”

“噢——那现在搁儿地头犁的是咱家的不?”

“它到河边食草喽!”

“现在食草的是咱家的不?”

“拉回柴房啰!”

不过,到最后我还是分不清哪头是咱家的牛,不管是犁地的、吃草的或关柴房的,都长着牛样儿。

图片

相比较起村,我更多的记忆是在城里,看着驻守的地界渐渐拓大。

我三四岁时,一家子只能蜷伏在出租房。连着厕所的厨房,摆着张大床的卧室,盖着半透明塑料板的过道将它俩劈开,吃饭的地方就挤在过道里。

那时有个卖肉的叔叔,人很好。每次爸妈去菜市场买菜时,他的铺子上都能有猪皮剩着,叔叔会把猪皮送给我们。炒猪皮可以不放油,放到锅里煎能蹦出嗞啦声,一跳一跳的。出锅的猪皮焦黄焦黄,韧得嚼不动,不过味儿很香。

出租房里只有母亲和我,有时只有我一个人,我很少见到父亲。听母亲说,父亲找了份卖力气的活,母亲下工后也会去父亲工作那地干些杂事,能多赚些。

有天太阳很懒,只有月亮值班,我恰巧醒了,瞧见父亲,问他:“你是和爷奶一样去犁地吗?”

他摸着我的头,露出我看不懂的笑,“对,是要去犁地,你要看好家哦。”

“像地里的石头一样不能动?”

“是,像地里的石头一样,不能瞎跑。”

上小学,父亲升迁了,我们搬进了工厂的集装箱里。

集装箱有两层,上头用来睡觉,下头用作办公,外头就是工厂,所以做工时的飞灰总爱往里钻。工厂是做铁料生意的,用父亲的话说,他就是个扛大铁的,顺道兼了守夜的职。夜里的厂子要用大铁门关上。铁门很高,铁门顶焊着块块铁片片,尖尖朝上竖着,再养条大狗看门,蚊子都难进。

厂子里都是些既金贵又危险的玩意,我也难进,平日只得把无聊的劲儿往心里憋,唯一能有些乐趣的时节就只剩中秋了。

中秋是要耍灯笼的,那时的灯笼都用纸糊,不会唱歌,也不做装饰,两三块钱一个,纯粹给小孩提着玩儿。灯笼底座是张圆纸板,中间由两块金属片组成“十”字,下边吊穗子,上边放蜡烛。

蜡烛要先点燃,将火苗苗对着金属片,瞅准滴蜡的时机把蜡烛按上去,再将金属片的四边折起来固住它,然后左手揪着灯穗,右手提着灯顶,撑开,就能提着灯笼到处跑了。

可我能活动的地方只有工厂门口,出去了我妈就会喊:“外头车多,赶紧回来!”进去了我爸就会吼:“里头危险,赶快出去!”能走动的地方被划得明明白白,虽然只能在近着门口的地方提着灯笼看着它燃,但好歹是有灯笼的。

不过有一年的中秋我没有灯笼,父亲要做工,母亲得备菜,我吵着要灯笼,他们压根儿没空理我。老板看不过眼,开了个柚子,柚皮切成四瓣,底部连着,果肉掏出来,柚皮底硬生生插上蜡烛,就成了“柚子灯笼”。不过柚皮很重,我提不起来,“灯笼”只好咧着四瓣口子躺地上,任我蹲着左看右瞧。

很可惜,我记不得老板的脸,却记得爸妈被老板的举动惊得连连道谢,记得老板有个与我一般大的孩子在念书,那孩子不在厂里。

再大些,我们住进了商品房,整整有三个房间,附带个大客厅,厨房、厕所、阳台,都有属于它们的地。我可以不和爸妈挤着睡,可他们也更忙了,我开始整日整夜地见不到他俩。那时,能陪伴我的只有客厅的电视,把它打开让它冒出声来,听着它陪我吱吱呀呀的叫,才有些人气儿。

一个人在家到底是不放心,所以爸妈出去时都把门锁着,但我有家门钥匙,闲来无事就去近着楼房的街边小巷走走。巷口总让我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街上人潮人往,卖早点的、摆摊的和赶着去做工的,穿着不同的衣服,却有着相似的脸。我仍旧记不得他们长什么样,可我知道回家的路,即便家里冷清,到了晚上都会回来睡觉。

现在,我离开我所长大的城,一如父亲离开生养他的故乡。每年的春节我还是会回去,柴房里的老牛已经不在,可能是死了或者卖掉了,我也不大清楚。父亲清闲许多,说是零八年后生意一直不景气,老板裁了好些员工,工作量也少了不少,所幸父亲仍留在那儿。

我还在不断找寻自己的地界,朝前看的同时过往的记忆却渐渐模糊。我仍记不得咱家的牛长什么样,毕竟都是犁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