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治和文子的相爱,注定是一场伤害。
菊治的父亲和文子的母亲太田夫人走在了一起,因为太田夫人成了菊治父亲的情人。
这点让菊治很是悲伤甚至厌恶,父亲和母亲相敬如宾,平静和谐的家庭生活,由于第三者插足,而迎来波澜壮阔。父亲的逝去,成了一场禁区爱恋下结点。
菊治开始是讨厌太田夫人的,她作为影响菊治家庭和谐的第三者,自然不会给予好脸色相待。但是随着父亲的死,还有太田夫人把对菊治父亲的爱转移到他的身上,他变了。
菊治是一个懦弱优柔寡断的人,他总会不自觉地沉迷在虚无缥缈的意境中,明知道太田夫人对他的爱是禁区和丧失道德伦理的,他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自带恶果的爱恋往往令人痛苦。太田夫人身上总有一股忧郁气质,她爱的柔情。其实,我想她只是把对菊治父亲的爱转嫁到菊治本人,是一种寻求情感寄托的慰藉吧。她知道不能去爱,但是却觉得菊治身上有他父亲的影子,陷入罪恶的爱恋里,痛不欲生。
这场明显不被世俗接受,违背道德伦理的爱,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菊治在这场情感里始终受到良心谴责和懊悔,罪恶感也相随。反观太田夫人何尝不是呢。最后她在自我的谴责忏悔里死去,还没得到女儿文子的原谅。
菊治对夫人的感情,朦胧模糊,说不清道不明。
太田遗孀至少也有四十五开外,比菊治年长近二十岁,可她却使菊治忘却了她的年长的感觉。菊治仿佛搂抱着一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女人。
很多时候,独身者菊治在事情过后,不知为什么总觉得有一种厌恶感。然而,在理应最可憎的此时此刻,他却又觉得甜美而安详。
诱惑往往是致命的,菊治深陷在夫人的柔情里无法自拔。当理智回归那刻,他自甘堕落。我想,他应该也是为了寻求一场心灵空虚的寂寞,才会陷入这场情感中。
穿过爱的禁锢,越过道德的边界,跨进爱的禁区,一边享受爱的错觉,一边内心煎熬着,爱与伦理难以抉择,一切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太田夫人在这场情感里自带痛苦忧郁的死去。菊治常常觉得夫人的死与他有关,他自以为那种虚无缥缈的柔情还在,也难免备受煎熬与痛楚。他常常思索太田夫人寻死的原因,终不得其解,直到文子的一番话“死了的人是不会强迫活着的人接受道德。”他才慢慢释怀。
文子是善良理智的存在,对母亲不道德的情感,她一直觉得愧疚与羞耻。她阻止母亲和菊治的媾和,深知这场爱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在那战败的岁月里,小姐清楚地看到了母亲拼命纠缠,不放过同菊治父亲的爱吧。
文子说着脸也绯红了。她反而抬起头望着菊治,像是要战胜那种羞耻似的。她噙着泪水,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毫无恶意,像是在拼命地哀求。
她也哀求过菊治,可随着两人接触越久,菊治慢慢爱上了这位心地善良温柔体贴的女孩。文子也被菊治表现的忧郁吸引,随着了解的深入,她也爱上了这个男子。
可是啊,文子对于菊治的爱,始终是理智和清醒的。因为她知道,一旦陷入进去,她最终的下场会像母亲一样。自带罪恶和悔恨的爱情,悲伤到骨子里痛苦到五脏六腑,往往不得善终。
川端先生似乎对男主角菊治特别好,前脚菊治还没在太田夫人的情感里完全释怀出来,后脚菊治就爱上了文子了。结局也是那般美好,菊治竟然和雪子相濡以沫。
我是不怎么喜欢故事里的男主角的,他优柔懦弱,自带罪恶的痛苦,对于不能爱的人会一味的追求。反而觉得他会丧失爱人的能力。不理智的人,不经历彻底的失去,他是不会清醒的。
为何说菊治与文子的相爱注定是一种伤害呢?在一起的两个人都不能谈起父亲母亲的事,这样的两个孩子会幸福吗?肯定不能的。
文子写信给菊治,她想念着他,所以才逃离他。她说想念的时候,其实已经与内心的他分手了。
正如文子信中写:“我思念你,为了同你分手,才来到这高原和父亲的故里。”文子很明白她思念着那个人,自己的内心会不安会懊悔。
菊治优柔甚至带着懦弱,不停地追逐着文子,而且时常觉得自己是悲伤甚至依附着罪恶感。他看到文子给她的信件后寻找了一年半却毫无音讯,不得不放弃。
文子善良但却理智过来,在认识自己坠入受到道德与心灵责谴的爱情时,却理智的选择离开。而不是在后悔中堕落,不是去伤害彼此。
其实,文子爱上了一个不能爱的男子,她非常明白,他们不能去相爱。她离开了,让菊治最后从罪恶中骤然清醒过来。她的离开,既成全了菊治,也拯救了自己,然后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祈祷着菊治的幸福,自己也在父亲曾经的故乡烟云里,重新开始。
菊治后来把文子给他的信件焚烧了,经过了一年半的寻访,当初炙热的情感也会变淡,他也清醒过来。
其实,菊治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总认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爱而不得,所以急切追求。这种感情得不偿失,会使我们陷入痛苦而无法自拔。文子始终清醒着,最后果断的离开,这点很让我佩服。
还好,最后菊治也明白过来。他经历了寻而无果的追逐,彻底失去了文子,才看清了自己的情感归属。与新婚妻子雪子相濡以沫。
雪子,那个开场露出带有千只鹤图案的包袱的少女,冰清玉洁。似乎这是川端先生有意塑造的一个纯洁的形象,她是理想化的、纯洁与美好的结合,是不忍亵渎玷污的存在,是主人公菊治的精神净土。也是川端先生表达美的象征体现。
不过,稻村小姐点茶的姿影又浮现在菊治脑海里。他仿佛又看到缀有千纸鹤的粉红色包袱皮。
她很包容菊治,即使后来菊治跑去寻找另一个女子,她知道但是很理性,虽然哭过,但依旧用自己的包容接受着菊治。冰清玉洁的少女,她该有自己的幸福!
看完《千只鹤》,总会被作者笔下叙写的日本文化生出几分向往。总会被川端康成笔下描写的那种纤细的美感吸引。
尽管语言常常带着悲哀的调调,但却把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表现的淋漓尽致。然后久久,无法释怀。也许正是这种纤细哀伤的“物哀”美,才更让人流连忘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