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的《美狄亚》,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美狄亚是科奇斯岛的公主,精通法术,与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见钟情。在利用法术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后,两人结为伴侣,并逃出小岛,在科任托斯城住下,生下了两个儿子。然而好景不长,伊阿宋移情别恋,要和科任托斯城的公主成婚。炉火中烧的美狄亚想出了一个狠毒无比的复仇计划,她让自己的儿子亲手把涂满了毒药的礼服送进宫中,给丈夫的新恋人穿戴。在成功毒死国王和公主后。她又亲手杀死了两个儿子,让伊阿宋痛苦不已。
这个故事让美狄亚成为了有名的嫉妒的化身,被称为“妒妇之最”。但当然啦,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过嫉妒的情绪。当我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看谁都觉得过得比自己好,负面情绪爆棚。聊起天来,我们怨天怨地怨父母,却对心中的嫉妒只字不提。但我们当然不会像美狄亚一样酝酿什么复仇大计,但生活中,不聊“嫉妒”,似乎是大家共同的默契。
这时候我们会不禁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不愿意面对嫉妒?嫉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它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以及我们如何做才能克服嫉妒?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得到答案。
本书的作者茱莉娅·西萨是一个全才,精通历史、人类学以及哲学这三大专业。目前她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同时也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茱莉娅·西萨的这本《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深度解读嫉妒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可以说是历史与心理学的完美结合。
好了,事不宜迟,我们马上来学习一下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三个角度,向我们全方位地剖析了嫉妒。在拆解中,根据内容的逻辑性,首先,我们先从历史的角度,追寻嫉妒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接着,我们就从人性的角度,了解嫉妒到底有什么样的破坏力;最后,我们从成长的角度,学会正视自己,发掘嫉妒的价值。
首先,我们先跟随作者的步伐穿越历史,追寻嫉妒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在古代,人们口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群体,这个群体被称作“妒妇”。比如说,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她要求皇帝独宠她一人;又比如说,希腊神话故事中,天界的最高领导人宙斯的妻子赫拉,她为了让宙斯找不到他的情人,而把宙斯的情人变成了一头牛。然而,这两个人的故事和开头提到的美狄亚公主比起来,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为了报复伊阿宋,美狄亚手段毒辣,主动让儿子亲手送有毒的礼服,降低对方的防备,做出示弱的样子。为了真正让伊阿宋痛苦,她还能对自己的儿子下手。这种为了手撕渣男、小三,迁怒于自己孩子的行为,相信大家都有点接受无能。然而,在古希腊时期,美狄亚的故事,被“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改编后,排成戏剧在雅典剧场上演,美狄亚的行为不仅没有遭到观众的指责,反而圈粉无数。
这是为什么呢?可能对现代人来说,美狄亚这种不计一切代价、就只知道报复的行为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表现。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是一场自尊心保卫战,也是一场荣誉之战。现代人和古希腊人的想法如此不同,追根究底是文化的不同。在古希腊时期,嫉妒就是自尊心的代名词,是受人推崇的,这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当时哲学界的大咖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因为嫉妒而战斗是敢于与不公平抗争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在遭遇不公平时却不敢发声,这样的人还配叫人吗?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戏剧作家在设计美狄亚的相关剧作时,都会让扮演美狄亚的演员在台上大大方方地说出心中的嫉妒、愤怒以及报仇的欲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嫉妒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斯多葛主义的盛行。别看这个学派的名字有点长,不太好记,其实理解这个学派并不难。怎么说呢?这个学派和咱们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点类似,对古希腊时期的人影响非常大,地位也和儒家在中国的地位差不多。可能你有点好奇,那这斯多葛主义究竟是讲什么的呢?
咱们可以暂且理解为“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学派主张人们要学会清除情绪,不要受情绪的干扰。
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嫉妒慢慢发展成为了人们需要清除的一种情绪。为此,斯多葛主义学派的作家塞内卡专门改写了《美狄亚》。在书中,关于美狄亚的故事大体不变。美狄亚还是遭到背叛,还是毒杀了小三,也仍然杀死了自己孩子。但是对美狄亚的情绪描写,发生了变化。美狄亚在表达自己的嫉妒时,由从前的坦荡变成了羞愧。从这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嫉妒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嫉妒不在是自尊心的象征,而变成了一桩难以启齿的心事。
再后来,人们对嫉妒的解读越来越深,批判也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嫉妒并不是自尊心,而是一种虚荣心。一个人如果不攀比,是很难产生嫉妒之心的。举个例子,唐朝安乐公主与她的姐姐长宁公主斗富,比谁的生活更奢侈。安乐公主在看到长宁公主的府邸比皇宫还要精巧的时候,就产生了嫉妒之心。为了赢长宁公主,她找父亲唐中宗要钱、要地、要人。可见,安乐公主是虚荣心导致了嫉妒心,也导致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也为盛唐的败落埋下了一个祸根。为了防止虚荣心的扩散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一时期欧洲的基督教伦理学者禁止人们产生虚荣心。
不过,由于不同的人对嫉妒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嫉妒并不是虚荣心。一个人之所以会嫉妒,是因为缺少了什么。这份缺失,无法表现一个人有虚荣心,只能表现出了这个人很卑微。例如,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和她的妹妹卡罗琳。说到杰奎琳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她可是美国人心中最美的第一夫人,她的霓裳外交在美国时尚界引起轰动,掀起一阵优雅之风。她的妹妹卡罗琳其实也非常出色,才貌过人,是时尚界宠儿。但她却始终非常嫉妒姐姐杰奎琳,最主要的原因是,无论她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和杰奎琳一样的权势和地位。但是这一份嫉妒情绪中,又含有卑微的成分。所以,很多人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卑微,宁可把嫉妒闷在心里、憋死自己,也不愿意说出心中的嫉妒。
直到现在,嫉妒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绪。人们依然延续着古希腊时期斯多葛主义盛行后,对嫉妒的态度。不过,在现代心理学中,人们对嫉妒又有了新的解读。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源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不能狭隘地定义为虚荣心。亚马逊拍摄的纪录片《为王室服务》中就向大众披露,戴安娜王妃非常嫉妒一个叫蒂吉的保姆。因为蒂吉在戴安娜的儿子威廉和哈里的生活中,充当了母亲的角色。她不仅把威廉和哈里的生活照顾得很好,而且与他们建立非常深厚的情谊。在这里,戴安娜对蒂吉的嫉妒就是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她害怕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地位被蒂吉所取代。就像我们很多人会嫉妒兄弟姐妹,嫉妒伴侣身边的异性,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害怕自己不被爱,会被取代,是安全感缺失的缘故。
好了,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嫉妒在人们心中原本是一种正面的情绪,是自尊心的代名词。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维护自尊心的行为即使激烈也能被大多数人理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斯多葛主义的盛行,人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对于嫉妒这种干扰性强的情绪,人们需要予以清除。从此,嫉妒就变成了一件不可言说的心事。在之后,嫉妒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遭到各种解读,有人说是虚荣心、有人说是卑微,众说纷纭。但到了现代,人们对嫉妒又有了新的解读。在现代心理学家看来,嫉妒是源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尽管人们对嫉妒的解读千变万化,嫉妒在生活中仍然是禁忌话题。
通过追寻嫉妒在历史上的足迹,我们知道了人们对待嫉妒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转变。那就是,人们从把嫉妒当作正面情绪到人们把嫉妒当作负面情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说到底,还是跟嫉妒的破坏力有关。接着,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探寻人性,了解嫉妒的破坏力。
著名文学家艾青曾经说过,嫉妒是心灵的肿瘤。这句话说得很严重,仔细想想似乎是这么个道理。一个人之所以会嫉妒别人,是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说,有的人贪财,那这样的人可能就会嫉妒有钱人;有的人爱名,那这样的人可能就会嫉妒有名的人;有的人爱学习,那这样的人可能就会嫉妒有才华的人。要是这个人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他很有可能就会持续嫉妒下去。这种痛苦可能伴随他的一生。
《三国演义》中就讲述了一个嫉妒伴随一生的故事。吴国有一个名将,叫周瑜。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周瑜颜值很高,但他偏偏要靠才华吃饭。而且,他还吃得很好,年少得志,被吴国国君重用,并且还娶了著名的美女小乔,妥妥的人生大赢家。然而,自从周瑜遇到诸葛亮之后,他就开始郁闷了。为了吴国的利益,周瑜与诸葛亮几番过招,不料都居于下风。周瑜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到死的时候都在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可见,周瑜嫉妒了诸葛亮一辈子,到死都没有解脱。
这,就是嫉妒的破坏力。它是一种自残式的破坏,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沼。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事是,一个人嫉妒别人后,心中非常痛苦。由于长期处于痛苦中,他就想排解痛苦。为了排解痛苦,他可能就会开始考虑伤害别人。举个例子,《茶花女》的女主角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本来是一个被人包养的妓女。后来,她与男主角阿尔芒相恋后私奔。由于阿尔芒的父亲反对两人的恋情,玛格丽特就选择了离开。被蒙在鼓里的阿尔芒得知玛格丽特回到金主身边后,他非常嫉妒。他通过不断散布流言的方式,找玛格丽特的茬,最终玛格丽特一病不起。
虽然在故事的结尾,阿尔芒知道了真相,了解了玛格丽特的真心。但是玛格丽特已经逝世,他因为嫉妒,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爱人。
这种疯狂找茬式的破坏,会让对方陷入麻烦的边缘。
不过,有时候有的人嫉妒了,不是因为自己有多痛苦,而是为了争夺利益。这是一种“僧多肉少”的情形,人们需要抢占有限的资源。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两个无冤无仇的人很可能也会开启疯狂找茬模式。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郑袖本来深受楚怀王的宠爱,在宫中颇有地位。后来,魏国送了美女给楚怀王,楚怀王觉得新美人不错,就冷落了郑袖。郑袖嫉妒新美人受到的宠爱,便假意与那个新美人交好。在博取了新美人和楚怀王的双重信任之后,郑袖采用离间计,让楚怀王误以为新美人嫌弃自己有体味。于是,楚怀王下令割掉了新美人的鼻子,新美人也因此失宠。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嫉妒会让我们去伤害别人。有的人伤人是为了利益,有的人伤人是为了泄愤。但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矛头对准的都是对方。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嫉妒带来的痛苦超出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时,它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有的人甚至不介意和对方同归于尽。出现这种情形一般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嫉妒的那个人承受能力太弱,要么是嫉妒的那个人压抑的时间太久。
就像美狄亚公主,在这个戏剧故事里,她在杀子时,内心也非常挣扎,甚至产生过怜悯,想过把孩子带走就算了,但最后强烈的嫉妒,为了让丈夫痛彻心扉,她还是狠下杀心。所以说,因爱生恨,然后要与对方同归于尽的剧情不仅仅出现在戏剧啊,电视和电影中,有时候社会新闻也时常爆出类似的故事。我们有时会听到说,某某某在被分手后选择跳楼让对方愧疚,或者是捅死对方,也是这一种嫉妒的表现。
好了,那么这上面,一共为你介绍了嫉妒的三种破坏力。这三种破坏力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开始嫉妒了,他首先伤害的是自己。这时候,嫉妒的破坏力是自残式的,这种破坏会使自己堕入痛苦的泥沼;接着当痛苦达到一定的程度,有的人就会想报复,他们会开始想办法伤害别人。这种破坏是找茬式的,会使对方陷入麻烦的边缘;最后,当痛苦压抑得太久,或者嫉妒的那个人本身承受能力太弱时,还会有第三种破坏,这种破坏是毁灭式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甚至不介意与对方同归于尽。
看来,人要是活在嫉妒之中,终会害人害己。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这样的悲剧产生呢?有的。克服嫉妒就行。那么,如何克服嫉妒呢?最后,我们讲讲正视自己,发掘嫉妒的价值。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伴随着嫉妒会产生痛苦、愤怒、敌意等情绪。如果不尽早处理,我们很有可能就给自己埋下了一个炸药包。
我们先看看克服嫉妒的第一步,那就是说出嫉妒,为充满压抑的自己松绑。我们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人都讲效率。所以,很少有人喜欢别人传播负能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在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我们可能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有一个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喜欢讲废话的人可能会更快乐。所以,不管你嫉妒不嫉妒别人,多尝试与人沟通,也许就能帮助你缓解生活中的各种痛苦。
而且,在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注意一定的技巧。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举个例子,有两个小孩的家庭。如果其中一个成绩比较好,因而得到父母更多的夸奖和关注。另外一个尽管知道嫉妒不对,但是他还是心里酸酸的。时间久了,另外那个对学习也越来越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另外那个要做的不是逃避嫉妒。既然知道自己想要更多的关注,他就应该尝试和父母谈谈,告诉他们自己的困扰。
这样的情况沟通一次两次,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越是这种情况,我们越要说。只有愿意说出来,你才不用一个人在嫉妒中挣扎。
而且,如果有时候你觉得和父母聊不拢,我们可以先跟朋友说。也许在和朋友倾述完以后,朋友也会向你倾述。如果两个人产生了共鸣,你会更有力量克服嫉妒。
接下来,我们看看克服嫉妒的第二步,那就是转化嫉妒,使自己拥有前进的动力。我们之所以会嫉妒,往往是因为我们缺少某种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拼命提升自己,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嫉妒很可能会自动烟消云散。比如说,如果你嫉妒一个人升职快,那你就努点力,提高一下专业水平;又比如说,你嫉妒有的人身材好,那你就勤去健身房,争取练出一个好身材。
与其把精力放在嫉妒别人身上,不如用来提升自己。相信假以时日,你嫉妒别人的理由就会不复存在。
当然你可能会说,你的资质不高,再怎么拼也无法超越别人。其实,这时候你要做的可能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挖掘自身的优势。
比如说,电商市场早就被马云的淘宝和刘强东的京东两家占领了大部分。拼多多想要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无论它是效仿淘宝还是京东,都不会成功。它独辟蹊径,以拼单、便宜的方式吸引顾客的注意。今年,它的市值甚至追平京东,成为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
所以说,当各方面都比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创造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克服嫉妒的最后一步:放下嫉妒,拥有爱人的智慧。可能有的人一听到“放下、爱人”,就觉得一股“浓厚”的鸡汤味扑面而来。实际却并非如此。
当第一步,我们说出嫉妒时,我们释放了内心的压力,但是心里还是嫉妒着某个人;到第二步时,我们转化嫉妒为动力,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也许,我们已经失去了嫉妒那个人的理由。那么,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第三步,放下嫉妒,做好心理建设。这样一来,以后遇到再优秀的人,我们可能都不会再嫉妒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我们也不会总是动不动地因为朋友在某个阶段跑得快、忽略了自己,就大嚎“塑料兄弟”或者“塑料姐妹花”了。毕竟人生不是一段赛跑,如果我们不停地和身边的人比较,只会越来越不幸福。如果我们把人生视作不断的自我超越,那就放过了他人,也放过了自己。
所以说,如果我们要克服嫉妒的话呢,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大胆地说出来,承认自己的嫉妒,为充满压抑的自己松绑。在释放了情绪后,我们就开始第二步,转化嫉妒,使自己拥有前进的动力。在最后,我们不妨学着放下嫉妒,学着去拥有爱人的智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你可能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不愿意面对嫉妒?嫉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它的破坏力有多大?以及我们如何做,才能克服嫉妒?
《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历史与心理结合在一起,深度剖析了嫉妒不可告人的原因。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本书:第一个角度,历史的角度,追寻嫉妒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第二个角度,人性的角度,了解嫉妒到底有什么样的破坏力;最后一个角度,成长的角度,学会正视自己,发掘嫉妒的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知道了嫉妒在人们心中原本是一种正面的情绪,是自尊心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嫉妒变成了一件难以启齿的心事。在现代心理学中,嫉妒是源自内心的不安全感。从人性的角度,我们知道了,嫉妒的三种破坏力。第一种破坏是自残式破坏,这种破坏会使自己堕入痛苦的泥沼;第二种破坏是找茬式破坏,这种破坏会使对方陷入麻烦的边缘;第三种破坏是毁灭式破坏,这种破坏会不介意与对方同归于尽。从成长的角度,我们知道了克服嫉妒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说出嫉妒,为充满压抑的自己松绑;第二步是,转化嫉妒,使自己拥有前进的动力;第三步是,放下嫉妒,拥有爱人的智慧。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了,嫉妒其实没有必要成为一件不可告知的心事。如果我们能大声说出嫉妒,正视嫉妒,变嫉妒为动力,学会爱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被嫉妒所困。
好了,《嫉妒:一桩不可告人的心事》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新体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