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产生的原因是认知吝啬鬼。这是今天永澄老师拓展的极其有用的一点。
于是,通过《如何用三个问题去做更理性的决策?》《三种假设的不同应对策略》的这两篇公众号文章,我努力梳理相关概念。
一、什么是理性?
1. 前置概念:
(1)自主心智——电脑的底层程序,自己没注意到的(这不应该是软件吗?)
算法心智——电脑硬盘运行速度
反省心智——电脑的操作系统
(2)心智程序:前人的经验、规律、方法、模型等,更高概率符合真实世界,能提高效能
污化心智程序:偏见、傲慢、鄙视、苛刻、自以为是、情绪、非理性判断等,会降低效能。
2.理性:计算机运转心智程序并取得结果的能力。
所以,反省心智和心智程序都好才理性。
二、能耗最小原则——不理性原因
1.碳基生物吸收率低,能量转换时间比较长,所以必须能耗小。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时候,尽量不消耗。所以自主运行很多程序——系统1。
所以只要可以降低能耗的策略,就会大范围投放。
2.能耗最小原则产生——认知惰性。
只要可以不思考,就用直觉体系或者经验系统去决策。
3.认知惰性限制了反省心智调用高效的心智程序,而是用算法程序在运行各种污化心智程序。
(这就是传说中的永澄老师的“把简单概念说复杂”的功力?)
我的理解:因为能耗最小原则,认知惰性默认系统1运行,傲慢与偏见,苛刻与自以为是,鄙视与非理性判断就自动的运行了,系统2被限制运行了。
4.能耗最小原则的运用最广泛领域——逻辑。
逻辑:归纳和演绎。
归纳和演绎对不对呢?涉及到假设、后验过程和先验过程。
(1)假设:我们对事物的假定,解释和决策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自觉不自觉的认识。)
(2)后验过程:解释。寻找规律。自洽就说明行得通。
(3)先验过程:应用规律。根据一些迹象进行预测。
最常见的就是天气预报了,虽然也不那么准,但是古代人要是知道可以这么预报天气,肯定把气象局的人奉若神明。
做一件新鲜事儿时,从中梳理出假设,用假设指导先验过程,但不见得每次先验都成功。所以:没有成败,只有反馈,不断去校验和优化假设就好。
(4)对策
完美假设:不存在——清醒头脑和敏锐觉察
概率假设:通过过往经验推断,不管总结优化——学习实践不断校验和优化
黑天鹅假设:不可预测、影响极大、事后可解释的——敬畏,置身正向黑天鹅高发出,利用杠铃策略获得超额收益。
在合适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假设并获得高概率的正确,这是高手呀!
三、PPS理性决策自检模型——解决认知惰性的方法
P 概率Probability
话术:这件事是不是高概率正确?
用概率论思维来思考、分析和判断假设。
更注重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举例:行人过马路不看灯,冒热气的液体才烫
P 可能性Possibility
话术:这件事一定对吗?有没有其他可能?
这件事——实例——黄金思维圈中的what
所以应该用why—how—what的思维方式。
举例:跟着别人开头条号写文章
S 程序Software
话术:我判断这件事,是不是污化心智程序完成的?
用正确的心智模式。
举例:别人提建议时,生气,吓走对方。
难点:解释的不同,决策差之千里。
概念:本质上是混沌系统对于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结论:越好的理性状态,越容易在世界上获得优质生存、竞争优势的可能。越是非理性,越容易处处碰壁,各种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