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陪伴的日子,每一天都是特别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读《这个世界会好吗?》,每每想放下,每每又拿起。
此书写于80年代,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为修订该书,特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并长谈数次。《这个世界会好吗?》实为两人的谈话集锦录。
梁漱溟,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7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民盟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初初读之,发现这本纯对话的书无甚意趣,一来二去,你问我答,除了着墨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文化,就是对诸多政治文化名人的点评,读来略显生硬晦涩,真正吸引我耐着性子读下去的,是梁漱溟这个人。
简而言之,这个同时展现“赤子”风采和“狂人”气质的“中国儒生”,我想了解他更多。
前清大臣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水自尽,留《敬告世人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
父亲梁济以死谏之,儿子梁漱溟却留下来,以身饲虎。
纵观梁漱溟的一生,完全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中学时参加革命团体,后来却最反对暴力革命;报考北大落榜,却因蔡元培的慧眼当上了北大教授;曾经最讨厌哲学,偏偏在一流学府讲授印度哲学;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在大城市出生成长,却长期从事底层乡村建设;五四时期,在反对孔学、反对中国文化的的浓烈气氛中,他却大声疾呼“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
林林总总,他,已不仅仅可用“胆识”二字来形容了。
梁漱溟自己承认,他是一个“问题中人”,一生的精力都用于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哪里去。
这个敢于当众顶撞毛泽东的人,这个冯友兰口中"面折廷争第一人",你说他天真也好,理想化也罢,他勤勤恳恳教人著书,播撒哲学理论;实实在在办教育,组织农民,试图在中国最底层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验证他的哲学理论,“出世”即“入世”,善莫大焉!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命题,你若说好,它自然好,再大的艰难困苦,有信念在,你会想尽办法自我排遣,因为,“一天天会往好里去的”;同样,你若说不好,看身边人人面目可憎,案上美味珍馐也难以下咽……
境由心生,我也坚信这一点。
突然想起前两天看的一档深夜脱口秀节目,专访好莱坞著名影星基努·里维斯.
常规环节后,主持人斯蒂芬·寇尔伯特突然问了一个问题:“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we die?”(你觉得我们死之后会发生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难在它太空洞,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按照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面对这个问题时大概会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想的是自己在死之后会怎么样。但基努长吁一口气,然后用他一贯的认真神态和语气回答说:“i know that the ones who love us will miss us.”(我知道那些爱我们的人会想念我们。)
这句话瞬间触动了我,这个以《黑客帝国》闻名,多年来低调行善,成立慈善基金,关爱流浪者的超级巨星,在经历了童年颠沛流离、挚友死于吸毒、妹妹被疾病折磨、孩子胎死腹中、女友车祸辞世等诸多人间惨况的男人,还给世界的,却是无限的美好和温暖。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世界读书日,全世界都在阅读。
让我们读一点可以引发思考的书罢,即使它不那么跌宕起伏,色彩斑斓,甚至读起来还有些晦涩难懂,需要反复的回想和揣摩,不像一些鸡汤文学那样读来轻松愉快,放下却一片空白。
借用知乎网友回答“为什么要读名著?”
“因为大脑思维也好像肌肉一样,训练的时侯选择简单、无对抗的动作,你的肌肉就只能保持普通状态;高质量,强对抗的训练,才能让你的肌肉变得强健有力。”
只要一眼,就能在人群中发现八块腹肌的你。
翻开书本罢,
这个世界,当然会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喜欢请点赞,转载请私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