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打开微信,看到一个笔友,分享了他在安哥拉工作期间的放生经历。认真阅读完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他掏钱买下的那些,被黑人捉到的小动物,自己会喂养一段时间。等那些动物养好伤以后,再把它们放生。在文章里,提到了他曾喂养过的动物,有猴子,变色龙,还有小松鼠,并且附有图片。看着这些小生灵,确实很可爱。可当他描述到:“把可爱的小松鼠,放生后,被放生的小松鼠,几次跑回来找我要吃的”的时候,我就在想: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跟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存在着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规律。小松鼠被喂养之后,在舒适的环境呆久了,再回到大自然去,是不是就失去了竞争力呢?
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野生动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才能生存下来。大自然的环境也日益变化,所有的动物生存能力,也都在不断地变化。而小松鼠由于被书友圈养在舒适的环境里,可以说解决温饱肯定不是问题,也不用跟其它生物去争夺食物。长此以往,小松鼠如同“井底之蛙”,它并不知道外面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不知道有无数同类的捕食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当它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时,那种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不得不把它给淘汰出局。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流传很廣的故事,說是大熊貓和北極熊,本來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由於地殼運動的原因,同一祖先的原始熊就分為兩批,一批移到了中國四川的溫帶地區,就是今天的大熊貓;另一批移则到了北極的严寒地帶,就是今天的北極熊。它們生活在了不同的地區,有著决然不同的生存環境。按照正常的推理來說,那些進入寒帶地區的熊,很可能會被凍死、餓死,生存會非常艱難;相反,生活在溫帶地區的熊,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是奇怪的是,現在人們所看到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四川的熊貓,由於環境好,它們貪圖安逸的生活,漸漸地就變得好吃懶做,完全沒有了本來的競爭意識。
大家知道,溫帶地區的食肉動物很多,如豺、狼、虎、豹,它們都是相當凶猛的野兽,經常会和熊貓搶食物吃,熊貓為了避免這種激烈的競爭,索性就不吃肉了,退出了和那些凶猛動物競爭的行列。溫帶地區吃肉的凶猛動物很多,吃草的動物也很多,於是,它們又決定連草都不吃了,它們选择了吃竹子,只吃竹子。這可是一種其他任何動物都不吃的植物。但是,在長期的、殘酷無情的自然环境变化中,竹林越來越小,越来越少,大批的熊貓被餓死,最後只剩下了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只大熊貓,它們已經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必须靠人工繁殖、饲养,才会繁衍下去。而移居到北極的那一部分熊的後代,生活環境異常惡劣,它們被迫不斷地尋找各種方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存繁衍。那裏全是冰和水,本來是陸生動物的它們,竟然慢慢學會了在海中游泳,並且能捕食水中的大型的动物,不僅捕食各種魚虾,凶猛的海象、海豹也都是它們的盤中餐。在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北極,實在沒有東西可吃的時候它們就席地冬眠。几个月之後,北極熊冬眠結束,拍拍身上的积雪,又是一头猛熊!就這樣,它們雖然在冰封雪凍的北極,卻依然生活得很滋潤,成了北極之王。
其实,无论是动物界 ,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道理:要想不被弱肉强食,不被淘汰掉,就要让自己远离舒适的环境。一个能力再强的人,一旦在舒适圈待久了,再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时,也会失去狼性。
现实世界里,我们应该也见过或听说过,很多人一旦失业,一旦被大的资本家无情的抛弃,或者裁员失业后,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适应能力。因为他们总是靠着那个稳定地给他们发薪水的人,每天做着单一的工作,让他们觉得工作很稳定、很安逸。也让他们错误的以为,自己的工作是稳定的。可却没想过,这稳定的背后,却隐藏着失业、企业倒闭的危机。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工作环境中,都应该存有危机感。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强者。在我们工作的范围内,尽量地涉猎、学习一些其他的本领,多掌握一项生存技能,对我们将来的生活都是一种安全的保障。
大家说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