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刚入行IT行业时,常常会遇到要接手别人项目,或者是要去查看底层源代码的情况。当时常常是 一不做,二不想,闷着头皮就往下闯,结果往往是弄得自己头昏眼花,源代码还是没看懂。
后来因为对自己在这方面有所不满,所以决定改变自己,反思自己的方法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仔细想来,每一位作者在写代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业务流程应该是怎么展开的,然后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软件的结构图,也就是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图,然后深入下去,就是在各个组件中,设计对应的类,对应的接口,函数等待。
结果当时的自己,或许是完全没有后来这样的想法吧,竟然啥都不管就直接钻进去。倘若自己一开始通过其他渠道,查资料,或者请教 弄明白业务流程功能,然后能看到整个软件的设计结构图,接下来找到对应组建中的类关系图,这样看源代码不就很happy了吗。
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不得不说,的确很高效,而且竟然和自己的学习方式竟然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早期自己因为不是计算机专业,自学的andorid应用层开发时做的最多的就是从网上下载视频教程看,当时追求的仅仅只是把需要的功能实现就行了,也不管使用的方法是否是最合适的,也不管效率的高低。这种一开始就钻到细节的学习方法,使得我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知识体系总是一鳞半爪 ,参差不齐。自己对过去所取得的进步越来越不满,力图寻求改变。
后来同样也是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学习方向是否存在问题,过去常常是,公司需要用到新的技术,完成新的功能,自己才去学一下,这种学习不过是在扩展枝干上的一片树叶罢了。
随即下定决心,辞职,这一次从整体往细节上进行扩展,把大学时落下的补回来。以 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编译原理,数据结构,关系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等为主干,以前端,后台,移动端,算法,驱动开发等为枝干,以各种框架,基础API调用为枝干上的树叶,来构建自己的整个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体系。
虽然完善这样的一棵知识树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我可以一边完善主干,一边利用工作的机会,尽可能的完善枝干。待主干长成后,自己倘若想换个枝干,有主干作为支撑,想换过去也不会很难。况且,仅仅是不断的完善这棵知识树,也可以指引着我往架构师的方向前进。
最后说一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篇文章,让后来者尽量避免掉入我曾经趟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