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朋友圈里的“燥”情绪也跟蒸馒头一样,热气腾腾被晒着。
朋友Y最近很烦躁。
工作业绩平平,像是遇到瓶颈,怎么也挣脱不了目前的状态。一到星期一人跟上了发条一样,机械的起床,往嘴里倒进去一碗不咸不淡的全麦,去了公司在玻璃窗口一坐就是一整天。
微信发来的语音总在和我牢骚:
“我感觉不到生活的气息了,要死了怎么办”
要死了你还能发微信给我。你这个性也变不了抑郁症。
“你这人怎么这样,太冷血~”
Y和我从小打打闹闹,说话也经常不经大脑。
但是她的状态着实让我心里老端着。
最近她更是语出惊悚:“我也是被我自己打败了,只有等退休就好了......”
什么叫等退休就好了。我收到语音就惊了。
好歹Y和我朋友这么多年,怎么一点我的励志细胞都没沾到。
Y从小也算是个人才,六年级参加学校舞蹈大赛得了个一等奖。我还在数星星的时候,Y就成功谈了人生中第一次恋爱,和同年级一个高高帅帅的班草。
初中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市里屈指可数的重点高中。
那时候父母圈子里对Y的父母总是无比的羡慕,Y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我天生性格愚钝,对大人们这种好死不死的评判置之不理,我也不怕人家嘲笑我“假小子”的外形和如花似玉的Y站在一起形成多么墙裂的对比,爱咋咋地。总之有Y这样革命友谊的伙伴是我福气,我得珍惜。
高考Y的发挥谈不上失利,也谈不上出彩,就这么稳稳当当上了一个一本院校。
毕业之后Y乖乖留在父母身边,去了一家当地政府部门谋得一“闲职”。
按理说,这应该算是Y的美好人生了。
可自打上班一年之后,Y老爱不经意间和我抱怨,觉得日子过得不爽。
一开始我觉得他是闲的,应该赶紧去谈个恋爱再结个婚什么的。只要生个孩子,保准不会就现在这些“无病呻吟”。
可Y偏偏不干。谈了几次恋爱无疾而终,觉着没感觉,结婚的事情更是遥遥无期。
我倒也不催她。
可眼看着曾经如花似玉的妹子转眼间变成现在消沉而落入俗套的样子,我心里还是不是滋味。
特别是居然来了这么一句:等到退休就好了。
关系太铁的人之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话说着说着好像也不起作用了。
这令我沮丧。
你明明看见一个人在陷在泥潭里,却怎么也拔不出来。
好像越是长大了,越能感受到这种无力感。
这么下去可不行,我得做点什么。
事实上我得先弄明白Y说的“等退休”是个什么鬼心愿。
一直到我周围也有了这样的声音,我才彻底明白了“等退休”这件事到底是个什么鬼。
心愿的实现不怕年龄大小,不怕路途曲折,怕就怕一个“等”。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人生有限公司。
——《人生有限公司》五月天
之前东家里有个同事U是70后,(尽管我并不认为年龄就一定代表了什么)有天聊天她表达了这样一种愿景:
“我们家老公准备在我退休后买一辆房车,然后开车环游世界。”
这个理想听起来很美好。对于U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不过U总爱在憧憬之外对我们加上一句:你们呐,太年轻,不要那么心浮气躁,安安心心在这里好好工作,单位不会亏待你们,不要整天想东想西,人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是福气,要珍惜......等你们以后退休了,有的是时间享受......
“退休之后环游世界。”
好了,这下我明白Y的“等退休”是什么意思了。
你们身边一定也有这样想法的人吧,可能还不在少数。
有时我从家里36楼朝下看,小区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走动,因为太高,他们的模样很小很模糊,我再抬头看看天空,一样的蓝天白云,可人群中的每个人都那么不同,当你开口和陌生人说话时,会不经意间发现,你们之间好像有道天然的玻璃,遮挡着彼此,隔着玻璃,我们发现彼此是那么相似,可却又完全不同。
十九想说,
人和人的人生,真的没有任何借鉴的可能。目前我们面对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前无古人”的新风貌,我们可以反观历史,找到前车之鉴,但是学会了前车之鉴里的技能之后呢,人生选择不会停止,而个体之间的差异注定了每个路口分道扬镳。
是的,人生没有可比性。
你口中所谓的“环游世界梦想”不一定是别人所想。
人与人之间的经历各不相同,遭遇和各类经历在每个人心里发生的化学反应千变万化,困难来了的解题方程式不只只有一种。世界的包容性越来越强,每个角落都有你意想不到的人在过着和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这样下来,人生结局也是千奇百怪的,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差异性。
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而不能再以20年前的教育体制向无数个体灌输同一种思维(像个面条机),企图把人制作成同一个模样,像台机器。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事实必然会让此类思维者感到沮丧——即使你“打磨”自己变成升级版的优质“机器”,你的地位也会在不久以后变的摇摇欲坠。更多情况下,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发生了。
假如你心中但凡有件事是怀着强烈希望要去做的,强大到可以克服困难想要实现的,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理需要去“等”到一个什么时间再做。
U同事的这种想法,是TA个人退休后的人生规划。
可对于任何对未来怀抱希望的其他人来说,没有必要在本当竭尽全力追求的阶段去规划退休以后的生活。
Y可能觉得,我们一直都在拼:拼命上好学校;拼命找好的资源,拼命让自己变得优秀,好不容易在一个单位混的还算“稳定”,我能不能不要再折腾了?
那么我想问问Y,
你连现在都过的这么纠结,此时再不折腾,你要等到了老了也泪流满面逢人就说你的不甘和辛苦么?
如果你有足够的自信在目前的状态下能过得好且在未来也能过得好,
的确可以不用那么拼;可实际情况是,越是努力的人越不愿意停下脚步来看看自己到底走了多远;而越是从现在就开始放弃自我的人,越不愿意面对目前困境里亟待解决的问题,反而选择逃避。
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有多少人能在“温水煮青蛙”的同时保持自己不灭的追求意志坚定的维护自己在未来不会遭受风险损失的核心实力?
大多数不愿意改变现状的人恐怕连想都不愿意想未来是什么。
可要命的时,到了这个“不自救”的阶段,人们往往还会陷入攀比。
今天ta在朋友圈晒了个几万的包包,NND,明天我也要下血本给自己买一个(对自己好一点),
拜托,你的“对自己好一点”能不能不要这么肤浅。
人和人之间的攀比心不是年龄大或者小就能够抹去的。
周围已经退休叔叔阿姨组团走出去旅个游都可以围在一起讨论下谁谁的退休工资能拿多少钱。
可我们实现心愿不是为了相互攀比,
晒朋友圈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么牛逼或者多么标新立异,
我们只是在“自我成长”这条道路上在纯粹的努力而已。朋友圈里的每个状态,或许是某种仪式感——成长过程里的一个路标;
公布状态,见证成长过程里,想要晒晒活在当下的证据。
只是慢慢的你可能会发现,
等你真正做到了“活在当下”,更新状态这个动作都显得多余。
你老了想环游世界,也得有环游世界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你的身体素质,不能因为你想要“等到我老了去哪哪玩”现在却不付诸于任何行动的该吃垃圾食品放开了吃,该坐那一动不动玩游戏就可以白天玩到天黑。
你常年修行养成的眼光和素质,将是你出去看看世界的旅途中能够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的内在能力,如果一辈子畏畏缩缩不思进取,老了出去玩都遭人嫌弃,不信你试试。
有人说,环游世界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呀?这个概念不错,但是有谁规定老了之后的人生就只有“环游世界”这一种?
微博上有个小有名气的50后阿姨,退休后一直研究美食,拍出来的静物照片比美图秀秀有质感100倍。
人家阿姨退休后开始研究摄影艺术,研究美食艺术,何尝不是一种人生追求?
如果你有这份看世界的心,赚够钱趁早去看。
趁早看看世界,它有可能改变你现在的价值观,从而指引你成为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如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秒就开始做。
别再抱怨现实不公,低头看看自己为想要的东西做了多少。
周围总有人,喜欢把情绪挂在嘴边,一脑子对别人的看不懂。觉得谁谁是瞎折腾,谁谁“混的好”是家里有关系,有人脉,家里老爸是谁谁。我两小无猜的Y,不希望你变成这其中的一员;
人家老爸是谁谁也不是人家能决定的,
你的痛点是:人家老爸已经很牛B人家也没闲着不努力;
你从一开始就没把眼睛放在自己身上看看上帝给了你什么,却一遍碌碌无为一边抱怨世界给你的不够多不够公平;
成人的世界里不仅仅没有“对错”,也没有“公平”,从小就没有,
但事实是,你既丢掉了小时候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纯真的理想,又没有历练成长出成年人应该有的承担现实和追求未来的能力;
年轻的时候屈就人生,“活成不想成为的人”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偶尔被励志故事打动了,再去用一星半点蜻蜓点水式的行为糊弄自己,觉得哪也能叫追过梦,拜托,Y,你醒醒好吗,“等退休”不是你改变现状的“精神解药”;
人群里,匆忙的、眼神空洞的;交谈中,敷衍的、口是心非的;
我认认真真写下这篇罗里吧嗦的“鸡汤文”,想让和Y一样陷在泥潭里的人们可以稍微醒醒脑。
别再说什么“认真就输了”。
不认真,你从来都赢不了。
我更欢迎不同意见的朋友们给我不一样的建议,我们来碰撞,出点什么火花比一潭死水要好。
碰撞可以变得有意义。
我们不要敷衍生活里任何的给予,知行合一地感谢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才是要义。
活在当下不是鸡汤,也没有多么高大上,它是一种人生状态。
频率不对没关系,心是空的最可怕。别辜负你的每一个心愿,未来也定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