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有篇文章《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里提到,不论是企业家创业,还是医生做手术,统计表明,都是越失败的人越容易继续失败。
这有点像进了一个怪圈,一直犯错误的人,很可能习惯性地再次失败,还不如新手。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975年到2003年所有美国创业者到统计发现,一个曾经创业过,失败了的人,现在再次创业,另一个从来没有创过业,初次下海,谁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有点反直觉:没有任何区别。
为什么失败的教训,没有给我们再次创业起到一点帮助?
1、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们对待成功和对待失败的态度,前后不一致。
成功,是因为我厉害。干成过一两件事的人都明白。虽然嘴里各种感谢,心里怎么想的?成功,是因为我厉害。过了很久还要拿出来表功呢。
失败,一定有原因。而且原因一定不在我,至少主意原因不是我造成的。
这是有依据的,经过研究正常心理都这样。客观评价自己的人太少,而且还别努力去做那个少数。因为有研究表明,太客观的人,多数都是抑郁症患者。所以就为了健康的心理,我们就让自己夸大一点对自己的评价吧。
那么,问题来了,成功了,反复想起,不断总结经验。失败了,找个理由,根本不会总结什么真正的教训。
2、害怕承认失败带来的后果
我们的头脑深层次里,有个见到困难就逃避的系统,直觉告诉我们,有危险就跑。有些失败是致命的,无法挽回的,原始人犯错就意味着丧命,留下来的都是遇到危险跑得快的,我们都是这些原始人的后代。
现在要我们直面错误或者失败,这意味着麻烦,甚至痛苦。
看来,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是,面对错误的痛苦。什么错误或失败,面对它才不会那么痛苦呢?
怎样的失败才容易面对,并愿意分析原因?
“好的失败”满足三个条件。
1、立即有人指出。刻意练习讲过,针对问题有及时的反馈,练习才更有效。慢性子看到人家家里着火了,跑去报信,打躬作揖一整套礼数走完,再报上消息,恐怕房子早就烧光了。
2、对事不对人,不上纲上线,针对具体动作和具体的事儿,可以说这件事儿做得对不对,最好不要说这个人行不行。
3、错误的代价不大。飞行失败,机毁人亡,犯错的人是没办法汲取教训的了,只能留给别人事故分析,作为失败的案例了。
“好的失败”除了以上三种,应该还有一种,我把它称作“最好的失败”——别人的失败。
你身边的人驾车,在一个路口反复被电子眼抓到违章。你获取信息以后,研究发现,那里的电子眼是高清可旋转的,查处违章特别严,立马就吸取教训了,绝对严格按照交通规则驾驶,你再通过这个路口就不会违章了,你汲取别人失败的教训。
同样从书本上学习别人犯的错、重大的投资失败等等,都属于这种“最好的失败”。
分析了原因,知道了哪些错误或失败比较容易面对,下面说点方法吧!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1、飞行学校的教育模式:训练飞行员像思考代数题一样,有时正向思维,有时逆向思维。而且善于分辨出,什么时候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他想要的事情上,而什么时候把它放在想避免的事情上。
去年12月上映的电影《萨利机长》,是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舒伦伯格,在飞机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哈德逊河,拯救全部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事件改编。
电影中,萨利机长说,成功迫降,“我凭着我的经验和我的态度,还有我过去的四十年里我开过的数以千计的飞机所得的经验。”
他的经验,让他清楚地感觉到,发动机真的失效了,而不是所谓的“空转”。正向思维,要采取行动迫降。
他的经验让他在一发生事故时就打开辅助装置,而不是按规定一条一条检查。反向思维:避免因为刻板教条,浪费自救的时间,这个涉及机上155条鲜活的生命。
他的经验,也让他在立刻返航后明白他到不了机场,任何机场都不可能,只能在水上迫降。正向思维,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迫降在河面上。保全机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机长萨利想要的。
......
发现故障到迫降成功,整个过程是208秒,在这208秒内,机长的思维在正向(我要做什么)、反向(我要尽力避免什么)中反复切换,从中找到决策的依据,真是很艰难。
电影还演绎了,NTSB(调查委员会)做电脑模拟、真人模拟,为了证明飞到就近的机场是可能的,机长没有做出最正确的决定。NTSB说"It's possible, it's not just possible, it's probable.(这是可能的,不仅仅可能,是很有可能)。
所有的这些戏份,当然是为了衬托机长决策的正确性。可见,飞行训练方法对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很成功的范例。
2、养成核查“错误清单”的习惯。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记忆偏差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加上人为的不愿承认失败,主观上的逃避等等。查理•芒格说“不自欺的精神,是你能拥有的最好的精神。它非常强大,因为它太少见了。”
最简单对抗大脑记忆上的错误的办法就是,记录,建立“错误清单”,让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老老实实留在纸面上。做事之前,核查错误清单,避免犯重复的错误。
Space X 第一次要发射火箭的时候,马斯克就要求员工充分估计失败的可能性,他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失败,最有可能是什么错误导致的?工程师就列举了各种失败的可能性,把错误按可能性大小排名。马斯克要求,排名前十的错误绝对不能犯。
结果发射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第十一个错误!
第二次发射又失败了,是因为排名更靠后的错误。马斯克说咱公司的钱可只够发射三次火箭的!结果第三次发射又失败了,这次是因为软件设计中一个根本想不到的小错误。
读到这里,你一定能感受到,当时濒临崩溃的状态,可是马斯克,最后还是决定再发射一次,谢天谢地,发射终于成功了。
有人统计了各国总共400多次火箭发射的记录,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火箭发射来说,失败还真是成功之母。一次失败的发射,比成功的发射更可能带来下一次成功的发射。这次失败得越厉害,下次就越可能成功!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是因为火箭工程师非常非常擅长从错误中总结教训。火箭发射,本身就是一个跟错误打交道的工作。每个错误都能直接地、明显地影响发射成败,人们就容易就事论事,专注于改正错误。
3、最高境界,建立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向通往普世智慧的道路迈进。
跨学科学习是查理•芒格极力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是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型的一个工具。查理在《穷查理宝典》里建议,同时学习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只用掌握这些学科的大道理就行。
单独的某一细分领域的学习,会将人的思维和视野困在狭小的空间里。查理形象地将这种情况叫“铁锤人”倾向,“在只有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非常像一颗钉子。”
而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间理论相互碰撞、相互修正,经常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得到“好上加好”的效应。
结语
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从错误汲取教训,很困难。
好消息是,“知道”是“行动”的前提。那么热情拥抱错误吧,热爱自己和别人犯的错吧!记住Ray Dalio 在《原则》一书里给出的建议:
1、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2、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为犯错而懊恼会阻碍你的成长
因为我们知道,痛苦+反思=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