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到底有没有用?
学习到底有没有用?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这些问题看似有答案,可我们又不知从何说起,却无法说清,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我们又无法整理出一眼就明的思维导图。
即使想法飘摇不定,模模糊糊,可我们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答案,难道不是吗?
而且我们心中的答案还不约而同的一致,这不是偶然,读书有用的这个真理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因为经过证实了的真理是不可否认的、不容被质疑的、是没法被推翻的。
1.所有的心存侥幸都源自于我们的懦弱与无能
也许正反黑白之间我们的心中还是存在着些许质疑,因为我们没办法穿越时空看到我们的未来,我们没办法两相对比,没办法真正的确定我们读了书,我们的人生能有多么精彩;没有读多大的书,会尝尽了生活的苦。
说到底这源于我们的心存侥幸,我们的竭力逃避、试图推翻的心理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懦弱与无能。
一方面,我们明明知道不好好读书终会自食其果,但我们又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个结果,我们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这难道不可笑吗?
说到这里我们总能够举出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过多大才华也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绩,被人们铭记。
或许你看过一个叫《这名单你认识多少?》的帖子,该贴列了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地秀才。
看到这里有人会拿来说辞,读书好学历高的最后不一定成大器,反而是成绩差的可以出人头地。很多人看了之后深以为然,拿这为“读书无用”背书,其实只要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帖子有很大的误导性。
读书无用论鼓吹者往往思维缺乏深度,看待问题总是停留在表层,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因此总爱搬出一些充满反智主义的故事来证明读书无用:北大毕业都是卖猪肉的,高考状元还不是去当保安,文盲大妈卖煎饼月入十万,某某人初中文化现在都当上老板了……
可我们能说他说的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这些事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他们都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他们只关注筛选产生的结果而忽略筛选的过程,因此总爱以偏概全,把一些小概率事件当成常态。
2.口口声声的读书无用终将被自己打脸
我们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人,总喜欢拿那些放之人海而渺渺的事例来高谈阔论,津津乐道,来安慰自己,你要知道你所认为的成功的人或事是有相当的数集吗?你所认为的道理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如果不能,确实应该闭嘴!
其实他们心里都明白,他们奉为圭臬的“读书无用”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他们妄称自己人生经验丰富,看透社会、人生态度的千姿百态,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教授“小儿”们人生大道理,以粗俗的言语、短浅的目光、混乱的逻辑、毫无根基的词藻堆砌来自欺欺人,这种误人子弟的“人生经验”终将害人害己。
当今社会各界有名的“大佬”,有几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国内国外有名的大学毕业生我们脱口而出的马化腾,深圳大学计算机毕业;刘强东,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雷军,武汉大学毕业;张一鸣,南开大学毕业等等,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能有能力去领导自己企业吗?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吗?能开拓自己的天地,实现名利双收吗?
《我是演说家》的一期节目非常值得思考,其中嘉宾对毕业该工作还是考研展开了争论。张雪峰老师认为考研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学历越高进入名企的几率更大,马丁却认为工作才是年轻人的晋升之路,年轻人在企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
期间马丁不礼貌的用手指着张雪峰,说道:“我告诉你我的公司没一个重点的!”张雪峰老师则霸气回应:“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强!”张雪峰一语中的,让马丁顿时语塞。
毫无疑问,高等教育、名校学历是你在职场的敲门砖,在企业眼中,学历就是你能力最有力的证明。
应聘时公司也不知道每个人的能力大小,HR也不可能立马判断这个人能不能胜任工作,那你说别人看什么,那不就只能通过你的学历来判断你的能力吗?虽然判断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却是最高效、最直接的处理方式,屡试不爽。
HR筛选1000份简历,硕士的放到显眼处,本科的放到桌面上,专科的扔到角落里,中专以下的轻轻地抛到纸篓里——是的,就是这么残忍,500强从来不说学历很重要,但他们绝不会去二流大学招聘。
3.读书无用论是自己塞给自己的奶嘴
美国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使20%的人搭乘快车一路驰骋,80%的会被“边缘化”,而这80%的人口与20%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奶头乐”理论,认为可以给80%的被边缘者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同理,读书无用论就是塞在庸人嘴里的奶头乐,让他们安于低学历的现状,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
低教育程度群体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而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总爱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态度。
学好数学有什么用,会加减乘除基本运算就足够了。学好英语有什么用,反正平时又不和外国人说话。学好语文有什么用,认识基础汉字,阅读交流无障碍就差不多了。诸如此类的观点,不过是用精神胜利法聊以自慰罢了。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有个段子说的是:985是软卧,211是硬卧,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而真正的现实就是985坐的是飞机,211是高铁,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特快火车,专科是普通火车,其他都是摩托车甚至单车,当普通大学生还在起点慢悠悠发车启动,那些高学历的学生早已一踩油门绝尘而去。
4. 投资学历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改革开放初期的“蛮荒创业时代”,只要你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善于把握时机,即使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有机会发家致富。像鲁冠球、宗庆后、褚时健这些商业奇才,都没有高学历背景,却都筚路蓝缕,谱写了商业传奇。
而当下的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商业规则,风口的寻找、机遇的把握、战略的制定都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决策背景,创业维艰,如果空有一腔热血而没有真才实学,终究会淹没在淘沙大浪之中。
一纸文凭将是伴随你一生的名片,获得优秀的学历就意味着你已经赢在了起跑线。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你都比别人更有优势,更扎实的学识,更广阔的人脉,更优质的资源,这些都是你成功的砝码。
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大学早已不是原来的学术殿堂,读大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平均一年一万开销(甚至远不止一万),四年就要花掉四万。但是你不去读大学,直接就跑去工厂打工,就算是工资少一些,也可以拿3000块一个月吧,一个月存一千来块钱,一年存一万五,四年后至少也有6万块了。这样下来直接就是赚了11万块。
放弃大学直接工作,的确可以省下一大笔学费支出的同时打工挣钱,但这看似一举两得的做法其实是得不偿失。
大学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在这里除了学习知识,还能帮你在为人处世、眼界格局等方面的提升, 投资学历就是投资自己的未来,在你还挣不到大钱之前,应该学会努力让自己值钱。
或许在你读了书之后,有了智慧、远见、人脉再加上勤奋,你创造的价值远不止这11万,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后代、为社会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助力社会发展。
知识有用、学习有用、读书也有用,它理应一直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