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被许多人奉若圭皋,对其评价往往是通俗易懂、接地气、有干货!
然而,洞庭湖水浪打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还在笑哈哈!
书中介绍了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邮召回、病毒营销等方式,也关注了一些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病毒因子等指标。
目前来看,只要有点互联网思维的公司都在或多或少的应用以上方法!但用的效果如何,真就是天差地别了!书中第一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抱歉我只在两年内读了两遍。
但学习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增长黑客的局限性,说的不一定对,但是个人的一点思考。
第一盆重重的冰水:增长是有极限的!
这本书围绕用户获取(Acquisition)、活跃(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传播(Referral)这个AARRR的漏斗来写展开,同时结合相应的案例和具体工具。
但是,不要被“增长”两个字蒙蔽了双眼,更不要把“黑客”这个词的神秘默认为牛逼!
在产品的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指标都有一个天花板。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增长,少年活蹦乱跳,青年积极学习沉淀,中年开始赚钱,老年开始诉说自己的一生。
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天花板:身高2米左右,少年出去玩的前提是先把作业写完,青年能记住物理化的基础,大部分人中年年薪10万—50万,老年能还能找到几个愿意听你讲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书中第二章:
所以还是正儿八经说一下天花板的事,同时继续附《增长黑客》与文字无关的思维脑图!
获取:只要产品还凑合、核心功能能用、技术顶撑住,那当然是尽量少花钱、多拉客!
各个渠道有各个渠道的价码,要重视获客单价。但是如果有政府渠道或者资源,那成本简直就飞流直下了!
产品口碑传播,或弄点礼物、搞点活动促进拉新,也可以,但在注意成本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影响力,千万别自嗨!
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功能。获取一个资讯类的用户,5元就不少了!获取一个高净值用户,500元也很便宜!
活跃:每个类型的APP活跃度都不同,资讯类、工具类、游戏类、购物类,各有千秋。
所以关注日活、周活、双周、月活等指标,也要根据产品特性来重新定义活跃,更要选取适合与自身的时间性指标。二手车的APP,日活不高很正常;游戏类的APP,日活不高很可能就要完蛋了!
活跃的核心是实用,活跃的升级是好用,活跃的最高境界是无用。
无用就是无时无刻都在用...我们用微信,不是打开一个产品,而是满足办公、聊天、转账、付款、游戏等等日常性功能,我可能一周不上陌陌,但一天不上微信估计同事就疯了!
留存:留存的基本款就是40-20-10,对应次日、周、月留存。当然越高越好,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留存也要精细化,各个版本有留存,APP有留存,各个功能有留存...另外留存的定义也因APP业务不同应该重新定义!
要有试图留下所有人的初心,但更要有舍弃大部分人的决心,还要有用户流失干净的后一颗还能跳动的心!
留下来的都是衣食父母,要敬畏用户,学会做人,才能真正做产品!
收入:这个事情我不讲了。很多产品都是入不敷出的,熬出头的就那么几个!
别说我悲观,创业用九死一生这种词来形容都是平淡无奇。但入不敷出也可以赚钱,可以被收购,甚至可以上市!所以产品营收不重要,重要的把产品卖掉!
传播:这事有很大搞头,扣文案、扣字、扣图、扣节日、扣热点、扣八卦、扣礼物、扣积分、扣体验、扣故事、扣用户行为、扣数据、扣视频、扣H5、扣游戏、扣button、扣传播方式、扣情怀、扣品质、扣创意、扣嗅觉、扣比赛、扣调性、扣代言人、扣投放、扣排名、扣bug...艾玛,简直太多了。
但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要在一个领域或者说一种方式上,多做尝试、多做比对、多做分析,一招鲜吃遍天啊!
但指望用户闲着没事就去分享你的APP,太扯淡!当然,这也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
第二盆凉凉的冰水:你不是黑客,只是个看客!
很多人会编程,同样当不了黑客;会运营,懂产品,看的懂数据,也同样促进不了增长!
我没见过真正的增长黑客长什么样子,以及对产品产生多大的提升效果可以称之为增长黑客?
很多时候故事就是这么发展的,你无法主导,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发展,但是能当个黑箱旁边的看客。
增长黑客可能是一群人,或者有着调动资源和权利的某几个人,但绝不是一个人就可以的。范冰哥哥来到某个转型互联网的国企,估计一招黑客技能也用不出来!
平台、公司、领导、职业、同事等,即是对增长黑客的推手,同时也是阻碍!哪怕是狼人,也不是月亮出来就可以变身的。
说点正事,黑客总说的数据为王同样是个伪命题!
因为数据本身的意义有多大意义,数据的结果有多大程度能反映出结果?
10%是高还是低,什么期间的10%,环比10%还是同比10%,1年内最高和10年内最低可以相同吗?
1990级清华毕业生平均年收入100万有意义么,99%的人喜欢吃披萨就能代表新疆人不爱吃囊吗?
R方等于0.99就能准确预测下一个季度的销售额么?
我们只是模糊的相信着看似精确的数据,其实数据背后依然是模糊的。哪怕我们的逻辑清晰,哪怕方法科学,但就连科学都是模糊的,更别提看似正确的逻辑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一个正确的逻辑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正确的?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人掉入冰窟窿里了,他会想:啊,我这是在哪,我为什么会掉下来,我怎么办能出去呢?简直是啼笑皆非!
数据会撒谎,因为数据本身自带的正确性光环让其谎言也颇具有煽动性!
饭店甲:充值当餐消费4倍的金额,本单免费!
饭店乙:本单8折优惠!
饭店甲和饭店乙的折扣是一样的,但甲更会撒谎,还增加了用户粘性,得到了钱而且还不用付利息!
再来一道算数题,让我们假设去年一瓶牛奶20 元,一根面包 5 元。今年奶的价格降至 10 元,而面包的价格升至 10 元。现在你想证明什么呢?物价指数上升?
首先选择去年作为基期,也就是说,以去年的价格为 100%。既然牛奶的价格降了一半(即50%),并且面包的价格是去年的 2 倍(即 200%),将 50%与 200% 进行平均得 125%,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上涨了 25%。(这个姑娘有点像大力水手的老婆)
用另一种方法试试,以今年的价格为基期。去年牛奶的价格是今年的 200%,而面包的价格是今年的 50%,平均数又是 125%,也就是说,去年的价格比今年的高 25%,今年的价格下降了。(笑起来很美)
总而言之,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不要太相信数据了。
但是你想让别人相信,那就扔数据给他,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数据是这么显示的,哪怕和你观点不和,他也不大可能公然反驳,毕竟数据在大部分人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毕竟,我还是希望所有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增长黑客,这样以后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了,就分不出谁优秀了!
图侵,联系我,删!
2018.1.3 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