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这句话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来源,可是现代人所说的书并非孟子说的书,孟夫子说的是《书》,是五经之一的上古之书,其内记载了从黄帝到先秦各个时期的治国理政的言论,多以君臣的谈话形式呈现出来,其内的逻辑深刻至极,涵盖广阔,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与天人合一观的运用!
但是再厉害的人也难以究竟天地至理,何况于书本上的文字陈述,更是失真无疑!因此孟夫子提出了这个流传千古的观点!
孟夫子可以提出这个论点就证明了他在哲思这件事情上是有一个开阔的思维与胸襟的,是成就大智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书》上的内容都是以实际国事来探讨的居多,既然如此,就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当事人的局限性,这些仅仅能作为一个例子给后世学者一个启发而已,以此来思虑其中的逻辑道理。但是,不仅要思考这一个例子的道理,你要思考的是前人为什么会运用这个道理来处理当下这件事的,这个道理又是被前人怎么总结出来的?只有如此,你才可以熟练运用,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典型代表,如此的话,既浪费了时间而又没什么用处!
我们中国的文化来源于对自然观察为基础的,那是我们思维内容永无止境的源泉动力,所以,任何陈述都伟大不过自然规律本身,因此孟夫子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不是根本,根本在于自然本身,也就是我们说的无字天书!
当然书本有它的优势,书本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比较不错的载体,方便快捷,可以聚众讲习,以至于大面积传播,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地域上都较为方便。可是毕竟失真,学习过程中对道理的领悟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实践,否则就本末倒置了,那么有害无益!
其实我对于书本的看法特别简单,它就是一个“器”,一个智者制造出来的“器”而已,孔子书君子不器也是同样的逻辑,字词是固定的存在,但是读者需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是君子不器的真实应和!
其实这个现象都不用举例子,你看看现在的大学生,那么多年的学业,最后踏入社会的时候还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干啥啥不行的人,你说他读书有什么用,怪不得现代的很多暴发户老板都看不上他们!
我们可以想想一个事情做不了,人又不会做,天天就知道浮想联翩的在天上飘着的玩意,就怕爹妈都懒得理你吧,更何况别人了!
很多人自认为读书万卷,等站起来想出去大展宏图,冲到浩瀚的蓝天白云之间飞一下的时候,突然不知道怎么迈步了,这难道不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吗?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也说透了真实和文字表述的内容之间的巨大区别,可到如今还有那么多的白痴以读了多少书而沾沾自喜,请问你用到过多少书本知识在现实的事情上了?你学而无用的结果最起码都对不住爹妈给你的学费,更别说他们的感情了!
还有些人自恃年长,以为自己经验足,活的长久肯定比别人懂得多,活的会也会更透彻,但是他们就不明白他们活了这么久,那么他们的幸福感又有多少呢,连人生的最大的目的达成的程度都不如别人靠的近,你还说什么吃的盐比别人吃的米都多呢!不怕齁死你啊,难听点说叫倚老卖老!
读书明理,皆以为生活所用为本,书本之理更是自然所立,睁开你的小眼睛吧,看看我们这些大老粗中聪明人的比例从来都不少于你们这些读万卷书的书香门第之人!
他们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的验证,来自对自然的亲近,你的智慧大多来自于别人咀嚼剩下的文字工具,你还得历练才行,在没有实践操作之前,你的所学皆为空壳而已!
当然穷人的活动范围有限,见识也会有限,毕竟生活现实所迫,你可能进入社会以后很快超越他们,可是那代表不了什么高贵与智慧,仅仅是你的家庭给你从小喂养的牛粪多一点,所以你这个所谓的祖国的花朵的身板长的好一点罢了!大老粗的落后是天道不公,你的落后就是缺心眼了!
所以以后千万别拿自己读的书多来吓唬人了,我们不也是有句话叫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其他的都是扯淡加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