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土楼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一直想去看看,今天终于成行。
交通
可从厦门坐动车,途经漳州到南靖。南靖车站有到土楼的汽车。虽然喜欢自由行,但土楼有些分散,为了节省体力,便在网上参了团。早上九点半在南靖动车站乘上旅行社的大巴,大巴是从厦门开来的。通往景区的途中,处处皆是风景,车穿越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的香蕉林掠过窗外,青山夹道,偶而有个别土楼掩在青山坡下。
田螺坑土楼群
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来到景区。导游小吴是当地客家人,风趣幽默。经她介绍,知道土楼有各种形状的,除了三角形和圆锥形。土楼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独具闽南田园风光的特色。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原料,掺上石灰,细沙,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一般3~5层,一楼为厨房,二楼仓库,3楼以上住人。这里的房子,仅一层的叫厝,二层的叫居,三层以上的叫楼。
我们首先参观了田螺坑土楼群,被称为〝四菜一汤〞,清朝嘉庆年间所建(1796年),坐落在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博平岭峡谷,依山临溪,坐东朝西,周围是层叠连片的梯田。从观景台远眺,似一朵梅花绽放在山间,瓦色的屋顶,土色的墙体,掩映在绿水青山间,这座土楼乃黄姓人家所建,中间方形土楼为步云楼,东面及东南,西面及西南共四座圆形土楼。
进入圆形的和昌楼,整座楼似一中空的圆柱体,一个个的房间构成了圆柱体的壁,楼外的墙体是土质的,内部的房间,地板及廊柱均为实木,共三层。一层的外面没有窗,是为了防野兽和土匪,二、三层开有方形的小窗。中间院子是露天的,石板铺在地面上,院中有一井,站在院中环顾四周,呈圆形的骑楼式样,一道圆形的小水沟绕院一周,每家的水即可排入流走。
黄家的子孙们在这里生活,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在每户的门前,凉晒的衣服整齐地悬垂着,这一切都构成一个个的圆,甚至到邻屋窜门,也要走圆形的路线,从院中望天,天是圆的,一切都是圆圆满满的。
〝四菜一汤〞的汤指的是居中的方形的步云楼,始建于明代中叶,结构与和昌楼是一样的,只是形状不同。
这座土楼群,有圆有方,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外圆内方。
裕昌楼
裕昌楼号称东倒西歪楼,建于元朝中期,是南靖最古老的土楼,依山傍水,风景如画。裕昌楼是两环圆楼,五行造型。楼内有五道楼梯,五层房屋,楼中楼的中堂前的天井用鹅卵石拼成一个分成五格的大圆圈,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宛若灿烂星空。
这座楼有三个特点,首先一二层无窗,为了安全性,且不住人,一层做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四层居室,五层是空的。第二,也是最奇的,一二层柱子是直的,三层向东倾斜,四层直,五层向西倾斜,倾斜角度小于十五度,号称东倒西歪楼。虽然歪斜,但经历七百多年,仍屹立不倒。为什么这样建造呢?曾经从某本书中了解,这刘姓人家的建造者因克扣工人工钱所致。但导游告诉我们,原来的工匠建了二层后,交由其徒弟建造,徒弟按照力学和三角形的原理建成这样。到底哪种说法准确?我更愿相信导游的,她是客家人的后代,就居住在这一带,土楼能存留这么久,相信是正义的东西在支撑吧。第三个特点是一层的每个房间内都有口井,大约1米五右深,这样足不出屋就可取到水了。
塔下村
漳州土楼的最后一站是塔下村,因村中有许多海外华侨,又名侨村,它处于书洋乡的西部,坐落在〝九曲十八溪〞的两岸,溪边20多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串成一个山村,溪水逶迆着从村中流过,不时有小桥跨越两岸,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好一幅美画。走在磨得发亮的石板路上,绕过农家碧绿的菜畦,真想在这里住下。
顺着小溪前行,来到张氏家庙德远堂,建在村子东面的山坡上,始建于明代。庙前广场上竖立着19根〝永怀父恩〞的石旗杆,是为纪念明清以来张氏家族的官员,海外游子及寿星而建立的,其中考中进士举人的有9根,海外华侨7根,寿星3根,也是闽南著名的宗祠建筑,保存完好。椐小吴导游讲,文革时,村长的智慧保护了这座祠堂。听说红卫兵要来,村长便让人将旗秆包起来,挂上毛主席语录,祠堂的顶上盖上茅草,堂内的牌位也都遮住,贴上主席语录,并让一帮孩子假装在这里上课,造反派看到这情形,以为是学校。这所祠堂便被保留下来。
这座美丽的小村静静地依偎在清山绿水间,一年四季花儿盛开,若一方世外桃园,我想,等退休后,来这里支教吧,听水声,赏百花,种菜,舂米,与这里的山水一起呼吸,一同歌唱······